有助于以逸待劳、多看少动

2019-04-26 03:19:18 来源:互联网作者:编辑部
我们的注意力在公司的赚钱能力上。从现在开始的未来5年、10年的收益,如果我们认为它的价格跟赚钱能力比很值,我们就买,能够这样赚钱的公司是我们关注的。如果我们不了解,我们就不投资。我们不是说对每一种股票都一种观点,我们要确定我们选的是对的,但是对于不懂的我就不投资。如果有1000只股票,对999只我都不知道,我只选那只我了解的。——沃伦·巴菲特【巴菲特

我们的注意力在公司的赚钱能力上。从现在开始的未来5年、10年的收益,如果我们认为它的价格跟赚钱能力比很值,我们就买,能够这样赚钱的公司是我们关注的。如果我们不了解,我们就不投资。我们不是说对每一种股票都一种观点,我们要确定我们选的是对的,但是对于不懂的我就不投资。如果有1000只股票,对999只我都不知道,我只选那只我了解的。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长期投资的一大好处是落得“清闲”——你要长期投资,就必须有长期打算,就必须集中精力了解投资对象;只有当你对投资对象了解得非常透彻,觉得这家公司的这个价位值得投资,才会进一步采取投资行动。他说,如果1000只股票中只有1只是他认为值得投资的,那么他就只会投资这1只股票,其他999只股票都不会去投资,当然就清闲了。

巴菲特对投资回报率的要求是“至少能获得10%以上的税前收益率”,否则宁可坐在一边观望,也不会轻易买入那些股票。因为即使有10%以上的税前收益率,在交纳了企业所得税后也只能得到~7%的税后收益率。如果连这一点收益都达不到,这样的股票投资就干脆不搞。

所以他的经验是,股票投资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该休息时就休息,以此来等待安全边际投资区域的出现。

巴菲特有限公司解散后,巴菲特感到当时的股价太高了,几乎没有值得自己投资的股票。所以,他把绝大多数资金都用于购买债券。1972年时,伯克希尔公司的总投资额是亿美元,其中只有亿美元投资于股票,其他都是投资在债券上的。巴菲特说,他当时的心情“就像一个非常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一个荒岛,我无股可买。”

巴菲特是一位狂热的棒球迷,他和芒格都非常赞同美国著名棒球运动员泰德·威廉姆斯宁的这句话:“我的观点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击球手,你必须等到一个好球才去击打。”

巴菲特用打棒球来形容投资说,股票投资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职业,因为你永远不会被强迫挥棒击球——对面一个个球滚过来:通用汽车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对你来说不去击打并不会受到任何惩罚,所谓损失无非就是错过一次投资机会而已。你可以花一整天时间等待着你想要的投球,当接球手打盹时,你跳起来猛地一下,就击中了。

巴菲特说,伯克希尔公司之所以致力于长期投资策略,就是认为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作用是重新配置资源,股市资金最终会通过各种交易流向耐心的长期投资者。所以,股票投资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好机会的出现,该休息时就休息。

他说,他的投资模式有点像树獭一样懒散。他在1990年时说,当年他们拥有6只主要股票,其中有5只股票全年没有买入1股也没有卖出1股。唯一的1只有交易的股票是富国银行,这家公司因为拥有超一流的管理、很高的回报率,所以持股比例被提高到了美国联邦委员会允许的最高持股比例——将近10%,其中1/6是1989年买入的,其余都是1990年买入的。

1995年时巴菲特又同样阐释说,1994年伯克希尔公司持有的最多的6只股票,其中有5只股票没有任何变动,唯一有变动的股票是美国运通公司,持股比例提高到了10%左右。

巴菲特为什么要这样“懒”呢?他的解释是,这主要归因于他选择股票本身的谨慎和理解。他们原来持有的股票质地就非常优良,不但对这些股票能理解,而且这些股票本身也能持续取得卓越的业绩。如果要放弃这样优秀的公司而换成其他股票,这才是“一件大蠢事”。

由于没有更好的股票用来投资,所以伯克希尔公司常常会有巨额现金闲置在那里。

他说,1988年末他手上有超过150亿美元的现金。有这么多的现金闲置在那里当然不是什么开心的事,但问题是找不到一个真正的大规模企业并购机会。他说,既然这样,“我们宁愿让这些现金闲置,把伯克希尔公司的钱袋磨得破了洞,也不愿意让它们舒舒服服地呆在别人的钱袋里。”

【投资心法】非凡的投资业绩绝不会通过频繁的股票交易获得。巴菲特认为:“把这种频繁交易的机构称为投资者,就如同把经常体验*的人称为浪漫主义者一样荒谬。”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