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策略

2019-04-26 02:21:49 来源:互联网作者:编辑部
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  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这本书的目的是以适当的形式给外行提供投资策略的指导。其中的一些材料来源于著名的著作──Graham, David L.Dodd, Sidney Cottle 和 Charles Tatham所著的《证券分析》,它主要是为熟练的分析专家和高年级学生写的。这本书中很少谈到分析证券的技术,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投资原理和

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  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这本书的目的是以适当的形式给外行提供投资策略的指导。其中的一些材料来源于著名的著作──Graham, David L.Dodd, Sidney Cottle 和 Charles Tatham所著的《证券分析》,它主要是为熟练的分析专家和高年级学生写的。这本书中很少谈到分析证券的技术,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投资原理和投资者的态度方面.  这里所提出的策略是基于对过去50年证券市场的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积极参与的结果。在这一段经历中,许多新颖的思想已经发展成为著名的投资概念.的确,1914年流行的金融业务方面的规范著作今日读来是很奇异的。在这里我们必须指出,正像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经验总结出来的理念在后来的几年中很多已过时一些,我们现在的观点──基于1914年至1963年的经验,也可能经不起将来发展的检验。风险不可能避免,但如果清楚地将其牢记在心,我们可以成功地减少风险。在过去的日子里,大多数投资格言失于概括的简单性或存在偏见与偏好。因此,如不仔细思考的话,它们在过去似乎是很有道理的。例如,“债券比股票更安全”,“铁路债券比工业债券更安全”,“第一抵押权债券比无担保债券更安全”,许多其他类似的陈词滥调,现在要么是不正确的,要么因例外太多而毫无用处。  如果将数量或度量与证券而不是与人相联系,作为第一投资规则的一部分,我们现在的想法可能会逃脱同样的命运。例如,在1949年第一版中,我做了一个惊人的和大胆的断言,个人投资者买高等级的债券和优先股是愚蠢的,因为其投资于美国储蓄债券可以得到更好的回报。根据1949年得到的相当收益,这个忠告是好的和有益的。我补充说,如果在今后几年,买高等级的公司债券可能得到比美国储蓄债券高得多的收益,那么条件变化是策略变化的根据。在过去的15年中,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情况的变化正像我在第5章债券比较表中所示的那样。现在,你可以从长期的美国政府债券得到比储蓄债券更高的收益,还可以从一等公司债券得到更加好的回报。储蓄债券具有一些可贵的优点,但是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它们不再像从1935年创立以后的大约20年那样,是唯一合理的债券投资方式。  追溯到1914年的准则,我们发现,尽管许多已经过时了,但还有一些是适用的。那么,有没有线索区别一组与另一组呢?我认为有。主要与证券类型相联系的准则没用了。而那些与人性和人的行为相联系的准则生存了下来。后者类似于陈腐格言,但是相当有用。以其中的三个为例:  1. 如果投机,最终你将(可能)失去钱。  2. 当大多数人(包括专家)悲观时,买;而当他们相当乐观时,卖。  3. 调查,然后投资。  这意味着,尽管交易条件可能变化,公司和证券可能变化,金融机构和规则可能变化,但人性基本是相同的。因此,慎重投资的重要和困难部分,与投资者的气质和态度相联系,而不太受过去的影响。  然后,我从一开始就必须处理写这要本书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总是,它与刚才给出的第二个一般化格言相联系。基于“买低卖高”思想的投资策略,一般是指在悲观时期买入普通股而在乐观时期卖出,它还可行吗?  自从1949年以来,证券市场的行为一般根本不适合应用如此策略于普通股。我们似乎已经进入了投资和投机的“新时代”,从而替代了感受明显的牛,熊市场的变换──这是几十年金融历史的特点。这可被描述为“连续的和永久的牛市,经常被短期的可变振幅的下降所打断”。那些按照老的,既定的规则,按照过去的判断,在似乎是高点的地方卖出他所持有的普通股的投资者,别指望有机会以可观的利润重新买回它们。从1949年以来,在大多数情况下,他面临着尴尬的选择──要么完全离开证券市场,要么以高于他卖出的价格重新买回它们。  对将来的策略,这意味着什么呢?像几乎每一个其他地方一样,这里有两个主要可能。其一,我们现在仍然经历着历史上最长且最强的牛市,的的确确的牛市,其注定将走以前牛市走过的路,紧接着一个非常深且持久的熊市。根据这个观点,不可避免的事仅仅是被推迟,而长时间的推迟使得其很少被预计到且更加不可避免。上面置于“新时代”上的引号是一个提示──这是20年代后期前所未有的牛市给出的受人喜爱的特点,随着我们历史上最大的崩溃和最严重的萧条而结束。在那些引号中含有的警告,任何慎重的读者都不可能忽视。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