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是怎样炼成的(1)_股市投资高手绝招

2019-04-26 02:54:28 来源:互联网作者:编辑部
之一:第一次炒股我1985年在南京大学读的是高分子材料,1989年以后在中山大学读研究生,也是学高分子材料,1992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深圳,在一个工业企业工作。记得1992年8月份,股民排队买抽签表,吸引这么多人觉得很有意思,就开始对这个行业产生兴趣。我学的是理工科,本科与研究生都是学的高分子化学,在企业里做工艺工程师。我觉得那个东西太枯燥了,因为我个人的兴趣面、知识面比较广,对国家经济问题也很关

之一:第一次炒股

我1985年在南京大学读的是高分子材料,1989年以后在中山大学读研究生,也是学高分子材料,1992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深圳,在一个工业企业工作。记得1992年8月份,股民排队买抽签表,吸引这么多人觉得很有意思,就开始对这个行业产生兴趣。我学的是理工科,本科与研究生都是学的高分子化学,在企业里做工艺工程师。我觉得那个东西太枯燥了,因为我个人的兴趣面、知识面比较广,对国家经济问题也很关心,对一些哲学、行为方式也会经常有所思考,所以,当时觉得这个抽签表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人呢?是不是这个行业很热闹?所以,我就开始看证券类报纸,开始知道什么是股票。

我买的第一只股票就是琼民源,为什么买呢,因为当时它的市盈率是极低的,我当时只懂得市盈率,按照当时学到的一点证券知识,市盈率就是多少年收回投资,越低越好。但是,买了之后,两年时间,发现低市盈率的股票老不涨,后来又过了一年多,发现这个公司在造假。从这次投资中,我悟出了3个道理:一是投资不能静态地看问题,你看市盈率低,但是市场并没有给你很多回报,你必须清楚市盈率低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未来其低市盈率否有可能得到提升,一定要动态地看问题;二是投资一定要以公司的价值为基础,如果公司市盈率低、营收、盈利都一直相当差,这种公司就不具备投资价值;三是不能投资不诚信的公司,在琼民源造假大白于天下之前,市场的质疑声音很多,对于公司的诚信被质疑的,坚决不要买,无论这种质疑未来是否成真。

之二:学习博弈

到了1996年,我迎来了一个比较好的转型机会。我是学高分子化学的,当时正好蔚深证券要招有一定化工行业背景的研究人员,因为他们当时在做吉林化工的可转债项目,吉林化工当时是H股和A股同时上市的一个上市公司。因为这个机会,我直接进入蔚深证券做了研究员。

在1996年,我的得意之作便是推荐了东北电气,这也是在H股有上市的,当时推荐东北电气的第二天,这个股票就涨了百分之一百零几。当时为什么会发现这个投资机会呢?

那时候市场进入了牛市比较疯狂的时期,然后吉林化工上市,吉林化工是具有非常好的杠杆效应的品种,吉林化工当时总股本有10多亿股,在当时的市场就是一个超级大盘,但是其A股流通盘只有3000万股,然后我发现这个股票好像脱离了基本面,不断地被炒高。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人气旺,因为指数天天在涨,吉林化工就是一个杠杆,3000万的流通股并不需要多少资金就可以撬动,但是它对整个市场指数带动非常厉害,所以市场一直在炒吉林化工,指数就天天飘红,然后两者不断相互加强。这时候,我在想,市场还有没有与吉林化工类似的品种呢?我找到了东北电气。东北电气也是同样具有这个特点的,那时候A股流通盘估计也就2000万,因为它有H股,总股本也是很大,所以对指数也有杠杆作用。我们在吉林化工炒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推荐东北电气。

当时博弈因素的产生是由于市场人气越来越高涨、指数不停地猛涨。什么最能带动指数?就是有杠杆的品种。所以东北电气当时是具备这个特点的。后来,在东北电气100%涨幅被报导后的第二天,各种报纸对此事做了批评性报道,随后,《人民日报》发表了对证券市场的评论,市场应声向下,那时的市场也的确太疯狂了。最后,东北电气涨了百分之百之后,完全跌回来,甚至更低,不奇怪,那纯粹是在一定市场需求之下产生的博弈机会,而不是价值提升带来的机会。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