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梦想的起点_股市投资高手绝招

2019-04-26 02:55:20 来源:互联网作者:编辑部
【第一篇】   在梦想的起点   之一:十年磨一剑   刘明达并非金融或投资科班出身,而是学化学工程的。在最初的几年工作中,从事的是国际贸易,1996年才正式开始接触股票。此后,无论证券行业喧嚣或冷清、波峰或谷底,刘明达再未离开这个行业。   10年来,刘明达的投资生涯与中国证券市场的起落有着相似的节奏。而10年的磨砺,也让刘明达由一个股民、独立投资人,终成为今天的明达资产管理公司的掌舵人。而他的
【第一篇】   在梦想的起点   之一:十年磨一剑   刘明达并非金融或投资科班出身,而是学化学工程的。在最初的几年工作中,从事的是国际贸易,1996年才正式开始接触股票。此后,无论证券行业喧嚣或冷清、波峰或谷底,刘明达再未离开这个行业。   10年来,刘明达的投资生涯与中国证券市场的起落有着相似的节奏。而10年的磨砺,也让刘明达由一个股民、独立投资人,终成为今天的明达资产管理公司的掌舵人。而他的事业,亦正如当今的中国股市,正值黄金年代。   每个基金经理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刘明达也不例外,否则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比如巴菲特,这个全世界最富有的基金经理,他因为惊人的财富而成为炙手可热的公众人物,但他性格深处最执著的理性就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一种个性。   同样,10年证券市场的起伏、磨砺成就了刘明达多面、立体的性格。   他很自信,就像在创立证券投资顾问公司之际,公司的名称就以刘明达自己的名字命名。   因为这份自信,他又时时谨慎,以至"恐惧"。刘明达的办公桌前的白板上,两年来一直写着一句前花旗总裁桑迪·韦尔的名言:"大部分时间我都提心吊胆,但也正是那些恐惧让我一往无前。"   因为这份自信,有了这份"恐惧",有了那一往无前信念,刘明达才会趁势而上,抓住市场赋予给他的所有机会。   两年间,刘明达是通过信托发行证券投资理财产品最多的私募基金经理,当2006年A股牛市来临之际,当时相当一部分私募基金对市场涨得过多而选择保守时,他执著向前,在QDII放开后,刘明达又成为在私募基金中最早尝试在香港创设证券投资基金的先行者。   刘明达是十年磨一剑的典型。在十年的投资生涯中,刘明达很多时候处于摸索、起伏之中,期间他也有过失败,有过彷徨。现在,发端于2005年底的本轮A股牛市使得刘明达的十年积累终于获得丰厚的回报,并创造了其个人投资生涯的阶段性顶峰。   之二:梦想的起点   刘明达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他认为,私募基金无不是以一个个明星基金管理人的经验与智慧来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同时,他又相信制度与团队的力量。   刘明达一直期待着阳光化的理财模式。他不太认同目前国内约定俗成、流行的"私募基金"的名称。事实上,明达资产管理公司的所有投资几乎全部是通过发行信托成立的公开投资产品,最近发行的投资港股的金牛L.H.基金亦是通过银行、券商合作的阳光化投资产品。当然,这种阳光化的证券投资基金必须承担有别于公募基金的风险,如在深国投的信托产品中,募集的基金中基金管理人、顾问的自有资金必须达到10%以上。   做到现在,明达资产管理公司已经算得上国内很好的私募基金公司,但这没有达到刘明达的理想,他希望明达资产管理公司未来会成为中国最优秀的资产管理公司,以至于他在明达2期证券投资基金成立大会上,对客户的演讲中,也不是惯常的市场分析、操作概要,而是题为《梦想的起点》的演讲。   他一直在进取,在本轮牛市A股不断走高之下,众多基金不断地犹豫、摇摆,而刘明达在明达1期基金成功发行并取得可观收益之下,再次推出2期、3期。明达资产管理公司这样概括其投资理念时:"我们将巴菲特的思想和成功经验融入到投资理念当中,结合中国的国情做了发挥和改造,建立了'积极型价值投资法'。"   他如此勤奋,他已经习惯了将乘坐飞机的时间安排在晚上或凌晨,以便将更多的正常工作时间用于会见客户、调研、沟通。每次出差他都要看完一本书,机场或飞机上是他的读书时间。   他如此计较,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的调研。一家制造业公司因为印刷过于精美的企业季度财报,而被刘明达认为成本控制有问题;而一家公司因为每一张纸都必须双面打印而被认为管理有度。   他如此保守,在本轮牛市中,泥沙俱下,一段时间垃圾股不断蹿升,而他选择了严格以至保守的投资策略,亏损类、ST类上市公司不进入公司选股范围;信息不透明的公司、有明显管理层信用风险公司、不能直观看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上市公司等都不能进入选股范围。   他如此偏爱小公司,正始于他偏爱中国经济高速成长带来的机会,"我们不是买现成的蓝筹股,而是发现新蓝筹"。   他如此偏爱客户,倡导一对一的沟通服务,定期举行客户见面会,不管是慕名而来的新客户还是公司的老客户,都会被其坚守不愈的投资理念所打动。   他喜欢宁静的思考,他也有困惑,在股市热到顶点时,他会将20多天的时间花在西藏,寻找凝神静思之处。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