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和股性

2019-04-26 02:58:18 来源:互联网作者:编辑部
题材和股性 一)新颖题材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1、市场需要题材,但信手拈来的题材是经不起市场推敲的在五年多的风风雨雨中,也曾有许多题材的庄家股(包括外资概念股、高净资产概念股,地域板块概念股等)相继涌现,但仅仅昙花一现。有的上市公司和某某国合资开发新产品,有的上市公司股本结构进行调整这些所谓题材都没有改变其运行轨迹,或者说匮乏的题材首先就具有失败性。我们再来看一看,由“金桥”开创的浦东概念股
  题材和股性

一)新颖题材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1、市场需要题材,但信手拈来的题材是经不起市场推敲的

在五年多的风风雨雨中,也曾有许多题材的庄家股(包括外资概念股、高净资产概念股,地域板块概念股等)相继涌现,但仅仅昙花一现。有的上市公司和某某国合资开发新产品,有的上市公司股本结构进行调整这些所谓题材都没有改变其运行轨迹,或者说匮乏的题材首先就具有失败性。我们再来看一看,由“金桥”开创的浦东概念股。代表上海未来的新上海概念股风靡一时,绝非侥幸,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代表了国家的一种潮流,是经得起反复推敲的。

故而题材的号召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号召力的实质是题材本身的想象力和理论上的周期跨度。前者符合市场意愿,后者配合主力行动,缺一不可,才凝聚成大题材,有大文章可做。

2、新颖题材是催化剂,能改变股市运行轨迹

沪市股指从1992年5月26日的1429.01回落至1992年11月17日的386.85点。新股

“联农”于1992.11.16上市,该股当时被誉为小盘绩优股,上市之日不但未跌至发行价,反而在短短八个交易日中涨了三倍多,表明新股题材的辉煌。当众多的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反弹行情时,重要题材出现:1992年12月,股票拆细。表面看,一股变十股,在流通股增加十倍的情况下,股价相应缩小十倍,市盈率无任何变化,并无特殊之处,但机警人士从国外股市的借鉴中嗅出在400点区域推出拆细方案,比大剂量送红股犹有过之,且股价绝对值如此低的新颖具备魔力,这个拆细题材是大势反转的直接导火线:“电真空”借拆细题材,从400元/股涨至1200元/股,在拆细后,最高涨至22.50元,带动了整个低价大盘股板块,而“申华、爱使”也到达了82元、91.55元的高位,给小盘绩优股腾出了较大的上扬空间。可以认为,“联农”的新股行情和拆细方案改变了1429以来的下降通道,并为大盘创

1558新高而载入史册。从此,捕捉新题材和把握出击的实际成了市场主力刻意追求的目标。

3、对于题材的认识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属炒手性质。强调题材的新,即强调新变化带来的新利益,但留下隐患。例如:深市“宝安权证”题材所引发的权证浪潮,曾让当时还没权证的沪市羡慕不已,实际上“宝安权证”(从4元涨至20元)并非成功。“宝安权证”的收益率始终是负值,仅具备低价炒作概念,随着权证的期限到期,暴跌已不可避免。随后沪市陆续推出的“金杯权证、申华权证”反应平平,到“福州东百”的权证时,更是凄凉:其转配权证从5元一直下跌至0.10元以下,挫伤了市场的积极性。同样,过份强调题材的朦胧也成不了大气候。于是,尽管新题材不断涌现,但炒作周期越来越短,渐渐地,抄收的题材消灭了一大批炒手。

第二阶段属投资性质。市场在淘汰了一批又一批人的情况下,开始变得理智,在价值回归的驱动下,人们更关注引发题材质变的“质”,通过多次磨合,认识到只有业绩才能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于是,万本归源的开始分析企业内在投资价值,从而摒弃炒手的从外到内的手法,强调从“内”到“外”。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