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财经正文

沪市主板1667家上市公司全部完成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

2022-11-10 09:00:03 来源:金投网作者:佚名
截至2022年4月30日,除未来股份等4家公司外,沪市主板1667家上市公司全部完成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数据显示,“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沪市公司克服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整体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增长,在稳经济、促就业、保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基本盘”。2021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7.07万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归母净利润4.04万亿元

截至2022年4月30日,除未来股份等4家公司外,沪市主板1667家上市公司全部完成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数据显示,“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沪市公司克服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整体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增长,在稳经济、促就业、保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基本盘”。2021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7.07万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归母净利润4.04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3.8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8%。

2022年第一季度,沪市主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3万亿元,净利润1.13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08万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2%、8%、10%。此外,据了解,截至4月末,在各项政策有力推动下,前期受困疫情停工的公司,已有逾7成开始复产复工,整体企稳态势较为明确。

总体业绩保持稳定增长,7成公司超疫前水平

2021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7.07万亿元,同比增长18%,占全国GDP总额超4成;实现归母净利润4.04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3.8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8%,3项主要指标两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0%、10%、9%,保持持续恢复态势。

从盈亏面看,1451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87%;1371家公司实现主业盈利,占比82%;逾8成公司营业收入规模扩大,逾6成公司净利润实现增长。对比疫前2019年,超7成公司营业收入、6成公司净利润实现增长。

分季度看,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6%、22%、14%、9%,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45%、42%、2%、10%。变化趋势显示,第三季度业绩增速出现放缓,但第四季度有所改善,收入环比增加9.1个百分点。这其中,降税减费效应逐步显现,2021年沪市主板实体企业合计支付税费2.14万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7%,同比减少0.3个百分点。

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国企民企均衡发展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发展战略双轮驱动下,沪市主板上市公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实体类公司业绩增长强劲,共实现营业收入37.61万亿元、归母净利润1.81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5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44%、62%,远高于沪市主板整体水平。其中,制造业在整体业绩中的占比持续增加,对沪市净利润的贡献同比增加2.2个百分点,以电气设备、医药制造、航空航天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净利润两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高于整体增速5.5个百分点。此外,第三产业逐步恢复,经营质量稳步提升,在实体企业利润中的贡献占比增长2.6个百分点。

国企民企方面,沪市主板国企2021年合计贡献营业收入38.90万亿元、归母净利润3.5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1%。其中,国务院国资委下属央企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9.69万亿元、净利润0.9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41%,高质量发展势头更加明显。与之相比,民营企业显示出更快的业绩增长速度。2021年沪市主板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17万亿元,净利润0.47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15%、49%。

逾7成行业业绩增长,2成行业尚待修复

2021年,沪市主板所有大类行业均实现盈利,逾7成行业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长,逾4成行业利润同比增幅超30%,近8成行业盈利超2019年同期水平,但也有2成行业仍处于恢复中。

上游周期性行业在经济复苏、需求回升及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带动下,盈利普遍好转。石油开采业净利润增长超2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实现翻番增长,煤炭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87%。第四季度在稳供保价背景下,相关行业净利润出现一定回落,环比分别下降32%、23%、15%。

中游制造业根据所处产业链位置不同,业绩出现一定分化。位于产业链前端的化工、钢铁行业净利润增速分别达135%、92%;位于产业链中后端的行业受下游需求动力不同影响,材料价格传导程度出现差异,部分公司面临较大的成本上浮压力。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营业收入虽保持稳定增长(同比增幅11%和14%),但净利润均出现负增长。计算机制造业则充分受益下游电子元器件需求提升,净利润同比增长20%,较2019年增长50%。电气机械受益新能源发电产业加速发展,净利润同比增长27%,较2019年增长80%。

下游终端消费行业整体有所复苏,但在多重因素扰动下,部分行业仍然面临阶段性困难。人员流动密集型行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改善经营,住宿餐饮业大幅扭亏,批发零售、文体娱乐业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5%、1.19倍。医药制造业受国内外疫苗、检测试剂需求较大等因素拉动,整体净利润增长近5倍。家电行业中新兴品类家电与传统家电均有明显增长,净利润同比增加34%。汽车制造业在材料价格上涨、缺芯等因素影响下,净利润下滑3%。航空运输业则尚未实现扭亏,业绩修复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创新投入不断加码,转型升级加速推进

2021年,沪市主板公司借助高研发投入,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增强。数据显示,实体公司研发强度连续3年保持正向增长,全年研发投入金额合计7006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107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中国建筑、上汽集团、中国移动等13家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86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推动国产替代不断提速,传统产业工艺革新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稳步推进。科技创新中,股权激励运用更为普遍。沪市主板公司全年推出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草案323单,同比大幅增长81%,覆盖激励对象10.8万人,同比增长44%。其中,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参与度提升14%。医药生物、化工、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技术创新引领型公司占比近4成。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借助并购重组实现转型升级的步伐也在加快。2021年,沪市主板有60余家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涉及交易金额近1300亿元,新能源发电、环保水务、计算机通讯、半导体材料等新兴行业占比超过4成。典型案例包括,长江电力通过发行股份及定向可转债方式,收购乌东德和白鹤滩两座水电站,聚焦低碳清洁能源,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水电装机容量,巩固世界水电行业巨擘地位;安德利通过并购完成从传统的百货零售行业向电池行业的转型,快速切入高成长赛道;中国能建换股吸收合并葛洲坝,既解决了同业竞争问题,也缩短了管理链条,提升经营效率;动力新科置入重型卡车及柴油发动机资产,形成“重型卡车+动力总成”一体化发展格局。

现金分红创历史新高,业绩说明会渐成常态

沪市主板公司实现业绩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用真金白银回馈投资者。全年共有1221家公司推出分红方案,占全部盈利公司家数的84%,现金分红总额接近1.48万亿元,较2020年大幅增长26%。从比例看,903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占比74%,696家公司连续3年分红比例超30%,约203家公司连续3年分红比例超50%。从金额看,157家公司派现10亿元以上,26家派现100亿元以上。从股息率看,主板公司股息率均值连年增长,以年末收盘价为基准,2021年平均股息率1.44,同比增长8%,有94家公司股息率超过5%,涉及银行、交运、采掘等行业公司,有20家公司连续3年股息率均超过5%。同时,股票回购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有150余家次公司实施回购,完成回购金额合计约440亿元。其中,约9成公司回购用途为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彰显公司对长期内在价值的坚定信心。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公司直面投资者,采取多种创新方式主动交流公司情况。进入年度报告期以来,沪市主板预计将有1600余家公司召开业绩说明会,实现召开数量“全覆盖”。为提升互动效果和投资者获得感,沪市主板公司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直观展示公司经营及业绩情况。其中,超6成公司制作可视化年度报告短视频或长图文,中国联通、贵州茅台等公司采用“云参观”形式带领投资者走进公司生产经营现场。围绕业绩说明会6大“主题周”,专业分析师开展12期行业解读系列节目,投资者对行业和公司的理解更加深入。召开过程中,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管理层出席交流,专业分析师深度引领,中小投资者广泛参与,在已召开的600余场业绩说明会中,各类投资者累计参与量超过千万人次。

2022年,退市新规集中显效。截至目前各类退市预计21家。其中,预计17家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将被终止上市,这里面有 9家公司触及“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财务类组合指标。此外,退市新亿触及重大违法退市,还有安德利和*ST广珠等3家公司通过重组、主动退市等多元化渠道退出。截至目前,退市数量已较2021年增长50%,其中强制退市增长125%,退市风险警示公司的退市率约达45%。另有13家公司触及*ST情形、28家公司触及ST情形,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良性机制正在形成。

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承压,复工复产有序推进

2021年,在整体向好的格局下,受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局部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各行业、企业恢复程度仍然存在不均衡情况,部分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沪市主板有216家公司亏损,合计亏损金额2505亿元,与2020年基本持平。房地产、航空运输、火电企业阶段性经营压力较为明显,合计亏损1439亿元。此外,制造业虽有所恢复,但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汽车制造、橡胶制品业、木材加工业等2成细分行业净利润尚未修复至疫情前水平。

2022年第一季度,沪市主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3万亿元,净利润1.13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08万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2%、8%、10%。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308家公司出现亏损,625家公司利润同比下滑,亏损和下滑家数合计占比56%,占比较去年同期有所扩大。其中,少量公司受疫情影响出现暂时性停工停产。汽车、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受产业链供应受限等影响,产能利用率出现阶段性下降,第一季度利润同比下滑17%、14%。

据了解,截至4月末,在各项政策有力推动下,前期受困疫情停工的公司,已有逾7成开始复产复工,整体企稳态势较为明确。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张晶

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投资力度不减,出口保持增长

2021年,沪市主板实体企业整体融资规模约11.27万亿元。其中,直接融资规模1.5万亿,同比增长3%。全年新增上市公司87家,首发融资1625亿元,同比增加35%;非公开发行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发行家次同比增长64%至138家,募资总额2519亿元;可转债募资总额1631亿元,同比增幅19%。债券融资方面,上交所债券市场发挥积极作用,2021年全年为沪市上市实体公司发债融资约2600亿元。

稳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投资信心。2021年,沪市实体类公司长期资产投资规模2.55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制造业投资规模0.68万亿元,同比增长26%,高于实体企业投资增速2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喜人,266家高技术产业公司投资规模0.2万亿元,同比增幅达35%,高于实体企业投资增速30个百分点。建筑材料、电子设备、电气设备同比增幅分别达50%、47%、38%,保持在较高水平。此外,机械设备、汽车制造业投资分别增加28%、26%,保持较快增长。

依托国内稳定的供应体系,沪市主板120余家出口型相关企业净利润合计602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对出口依赖度较大的纺织服装业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速15%;与出口直接相关的港口类公司货运也有所增长,上港集团、宁波港、青岛港三大港口公司合计完成货物吞吐量约21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约1050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4%、8%。

稳就业作用明显,惠民生效果显现

沪市主板公司在稳就业方面继续发挥应有作用。2021年,新增员工人数约24万人,整体就业人数达1670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数量比重2.22%,高于2020年的2.19%。以GDP占比测算,间接带动就业人口在2亿人以上,占全国就业人口比重近3成。其中,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比34%,同比增长4%,增幅居各行业前列。汽车设备、医药、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设备等行业员工规模均超40万人次,稳增长与稳就业互促共进。

此外,面对材料价格上涨和疫情压力,一批关乎国计民生的沪市主板公司积极配合稳供保价,通过内部挖潜力、降成本、提效益,全力做好民生保障。在毛利率承压的情况下,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费用率分别压缩2.9个、0.7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交运仓储、住宿餐饮等行业承载着百姓出行和消费的基本需求,克服疫情扰动影响,实现费用率同比分别降低0.8个、1.0个、3.8个百分点,维持服务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面对较大的成本上行压力,电热燃水生产业努力压缩各项费用,费用率同比减少0.2个百分点,保障基础能源稳定运行。大唐发电、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国电电力、上海电力五大火电公司顶压前行,累计完成发电量1.4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以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为代表的基建行业,则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加大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力度,在云南、贵州等地实现铁路、公路、房建、水利等基础工程建成运营,为当地群众改善生活、便利出行贡献力量。

机构投资者占比逐年提升,市场结构更加合理

2021年,沪市主板公司股票交易持续保持较高的交易活跃度,全年成交量8.36万亿股,同比增长27%,成交额约103.07万亿元,同比增长34%,基于自由流通股本的年平均换手率均值约3.72,与2020年基本持平。其中,蓝筹公司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头部公司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年末市值500亿元以上的公司全年成交额超过50万亿元,交易金额占比接近一半,同比增长55%,中远海控、隆基股份等7家公司全年成交额均超过万亿元。  

活跃度增长的同时,机构投资者占比也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专业机构投资者在沪市主板公司流通股中的持股市值约10万亿元,同比增长近25%;交易占比约35%,同比增加约7个百分点;全年日均成交金额3301亿元,同比增加1475亿元,增幅达81%。其中,基金类投资者(公募及私募基金)持有市值4.6万亿元,同比增长77%;持股占比约10%,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全年日均成交金额1993亿元,同比增长95%。

风险化解成效明显,退市制度执行有力

在中国证监会的推动和指导下,沪市主板公司整体风险进一步收敛,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清欠解保”方面,沪市主板全年有60余家公司解决资金占用问题,累计金额780余亿元;20余家公司解决违规担保问题,累计金额620余亿元。2021年年度报告期间,沪市主板新增发现存在占用担保的公司家数较2020年减少约6成。股权质押方面,2021年末,沪市主板存在股票质押的公司家数较年初减少逾50家,高比例质押公司数量较年初下降逾3成,较最高峰减少2/3;年末质押待偿还余额7806亿元,较年初减少515亿元;市场整体履约担保较年初提高逾16个百分点,违约风险明显缓释。

ESG信息披露大幅增长,支持脱贫攻坚持续巩固

2021年,沪市主板公司贯彻落实双碳目标,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770余家公司披露2021年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ESG披露数量创历史新高。约970家公司在年度报告中主动展示为减少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数据显示,近1300家公司已建立环境保护相关机制,共投入环保资金1692亿元;约1200家公司采取减碳措施,合计减少排放二氧化碳当量约10080万吨,环保投入及减排力度较上年均大幅增长。钢铁、化工、煤碳、电力等重点行业公司通过调整产品结构、革新工艺技术、健全监测机制等方式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如,华能国际大力推进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报告期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提升至22%;中国神华建立健全气候风险识别体系,制定碳排放管理目标并按年度检视排放进展;宝钢股份提升减碳工艺技术,筹建百万吨级、具备全氢工艺试验条件的氢基竖炉,未来产线碳排放较长流程将降低90%以上。

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沪市主板公司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参与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积极支持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为乡村振兴建设积势蓄力。2021年沪市主板公司共投入扶贫资金及物资近521亿元,其中550余家公司响应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号召,积极开展产业扶贫项目,支持贫困县发展特色产业;近千家公司通过定点帮扶、劳务协作、消费扶贫、教育脱贫等其他方式积极贡献力量。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