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财经正文

“互联互通,基建先行”—成渝双城经济圈系列之二

2022-05-16 09:31:05 来源:金融界作者:华西策略团队
核心观点  一、推动区域“互联互通”,成渝地区基建投资再加力。近些年来,四川和重庆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

  核心观点

  一、推动区域“互联互通”,成渝地区基建投资再加力。近些年来,四川和重庆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补短板、强弱项的重点,四川省每年滚动推进700个省重点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数量比重超过35%,重庆市“十三五”期间的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12.8%,高于整体投资增速5.2个百分点。但成渝地区基础设施瓶颈依然明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完善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资金支持方面,受益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央财政的支持,近年川渝地区综合财力不断增强,为重大项目的顺利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根据《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重大项目名单》,基础设施网络项目将共计投入12461亿元,其中能源(7413亿元)、轨交(3284亿元)、公路(1708亿元)是建设重点。

  二、交通基建先行,疏通双城经济圈经济内外循环。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成渝地区将聚焦“外畅”打通多向出川出渝大通道,聚焦“内联”形成双城经济圈高效便捷交通网 :1)对外,四川将构建“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到2025年进出川大通道新增13条达到53条;重庆将构建“4向3轴6廊”对外运输大通道,出渝大通道“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1580亿元;2)对内,四川和重庆分别布局“1轴2环3带4联”和“1带1圈2射4联”市域交通骨架,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实现1小时通达。从投资来看, “十四五”期间,四川综合交通建设规划投资1.2万亿元以上,重庆规划投资5005亿元,其中公路和铁路是投资规模最大的领域。

  三、立足资源禀赋,保障能源安全。1)水风光多能互补发展 :成渝地区丰富的水能、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为其开发清洁能源提供了有利条件。“十四五”期间,四川将新增投产水电装机规模2400万千瓦左右,新增风电600万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1000万千瓦以上,到2025年核准建设水电规模1200万千瓦以上,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000万千瓦、1200万千瓦; 2)川渝携手打造千亿天然气产能基地 :成渝地区将投资7100亿元推动四川盆地建成中国“气大庆”,其中“十四五”投资2700亿元,力争到2025年川渝天然气(页岩气)产量达630亿立方米,到2035年建成中国第一个1000亿级天然气生产基地。同时还将投资650亿元打造西南地区百亿级储气调峰基地。

  四 、强化数字基础设施供给,助力成渝数字经济。“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成渝地区规划设立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和重庆数据中心集群,成为西部重要的算力节点。借此契机,成渝地区数字新基建进入提速期, 川渝将围绕5G和千兆光纤宽带、大型数据中心和超算中心体系、工业互联网、,内河港口重点作业区高等级公路接入率达到100%;重庆将建设以“一干两支六线”航道、“三枢纽五重点八支点”港口为骨架的水运基础设施体系,改善千吨级航道500公里,三级及以上航道实际达标里程达到1200公里,新增港口货物吞吐能力3000万吨,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达到2.4亿吨。组建长江上游港口联盟,形成分工协作的航运体系,基本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

  4)航空枢纽能级更高:“十四五”期间,四川省将继续实施“两场一体”运营模式,加快成都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亿人次,同时加密支线机场布局,到2025年民用运输机场建成及在建数达22个。重庆以打造“市内航空双枢纽协同、成渝四大机场联动”世界级机场群为目标,规划到2025年全市民航运输机场旅客年吞吐能力达到8000万人次,货邮年吞吐能力达到120万吨,实现干线机场、支线机场、通用机场联动发展。

  【华西策略】“互联互通,基建先行”—成渝双城经济圈系列之二

  【华西策略】“互联互通,基建先行”—成渝双城经济圈系列之二

  03立足资源禀赋,保障能源安全

  3.1.水风光多能互补发展

  成渝地区具有推进水风光多能互补一体化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川西、攀西地区丰富的水能、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为其开发清洁能源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地理空间上也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发展条件。

  四川水电装机全国领先,结构加快优化转型。依托于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江”水电基地的建设,四川在水电技术、经济开发量均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是“西电东送”的主力,2021年四川水电装机量(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和发电量分别达到全国的23%和30%,均稳居全国首位。但同时四川水电存在调节能力不足、丰枯矛盾突出的问题,具有季及以上调节能力的水库电站装机不足水电总装机的40%。因此,优化水电结构成为建设重点,季以上调节能力水库电站将优先建设,“十四五”期间四川核准建设水电规模1200万千瓦以上,新增投产水电装机规模2400万千瓦左右。

  明确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风光“加速跑”。此前,四川在丰富的水电资源支撑下成为全国的电价“洼地”,风、光发电受限于高电价发展较为缓慢,截止2021年底,四川省风、光装机容量分别为527、196万千瓦,装机占比仅为4.6%、1.7%。进入“十四五”,随着风、光实现平价,四川省正通过一系列试点与措施加快光伏、风电资源的开发,明确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重点推进凉山州风电基地和“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基地建设,规划建设金沙江上游、金沙江下游、雅砻江、大渡河中上游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和盆周山区风电开发。“十四五”期间,四川将新增风电600万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1000万千瓦以上,到2025年四川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000万千瓦、1200万千瓦。

  【华西策略】“互联互通,基建先行”—成渝双城经济圈系列之二

  【华西策略】“互联互通,基建先行”—成渝双城经济圈系列之二

  【华西策略】“互联互通,基建先行”—成渝双城经济圈系列之二

  川渝电网一体化发展,特高压建设是重点。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用电需求将快速增长,双城经济圈电力的可靠供应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重庆的电力缺口需要借助“川电入渝”和“疆电入渝”来补充。2020年7月14日,重庆、四川两地签订《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十四五”期间共同建设川渝电网一体化工程,工程总投资430亿元,主要包括四川特高压交流环网(甘孜—天府南—成都东、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以及与重庆特高压交流联网(天府南—重庆铜梁、成都东—重庆长寿、重庆铜梁—长寿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线路工程),建成后将实现四川特高压交流环网与重庆特高压交流联网,增强四川水电外送能力和川渝电网灵活性。

  【华西策略】“互联互通,基建先行”—成渝双城经济圈系列之二

  3.2.携手打造千亿天然气产能基地

  四川盆地资源丰富,探勘潜力大。四川盆地是国内最具潜力的天然气勘探开发盆地,已经形成了以深层常规气为主的川中气区、以页岩气为主的川南气区、以中高含硫气藏为主的川东气区、以龙门山前超深层常规气和火山岩气藏为主的川西气区。从2013年开始,川渝天然气产量呈现阶梯式上升趋势,2021年两地产量为616.3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30%。根据自然资源部的“十三五”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四川盆地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9.94x1012m3,可采资源量达到12.45x1012m3,远高于鄂尔多斯、塔里木等盆地。2020年末四川盆地探明地质储量仅为6.02x1012m3(探明率为15%),若对标探勘成熟期门槛值(探明率45%)计算,还约有11.95x1012m3的空间,若对标美国二叠盆地探明率(60%)计算,还约有24x1012m3的空间。

  川渝携手打造千亿天然气产能基地,共建百亿立方米储气库群。根据《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未来成渝地区将推动四川盆地建成中国“气大庆”,重点开发川中磨溪龙王庙组气藏、川中高石梯—磨溪震旦系气藏、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川西气田等常规天然气,以及涪陵、长宁—威远、滇黔北—昭通、威远—荣县、渝西、荣昌—永川等区域页岩气。川渝“气大庆”千亿立方米产能建设项目建设周期为2020年至2035年,总投资7100亿元,其中“十四五”投资2700亿元,力争到2025年川渝天然气(页岩气)产量达630亿立方米;到2035年,建成中国第一个1000亿级天然气生产基地。同时,川渝还将重点建设相国寺、铜锣峡、黄草峡、万顺场、黄家场、寨沟湾、沈公山、沙坪场、长垣坝、中坝等地下储气库,打造西南地区百亿级储气调峰基地,计划总投资650亿元,“十四五”时期规划投资110亿元。

  【华西策略】“互联互通,基建先行”—成渝双城经济圈系列之二

  【华西策略】“互联互通,基建先行”—成渝双城经济圈系列之二

  04强化数字基础设施供给,助力成渝数字经济

  成渝地区数字经济成效显著,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自数字经济被纳入四川省“5+1”现代工业体系重点打造以来,四川数字经济不断壮大,2021年四川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4012亿元、同比增长约18%,比GDP增速高出9.8个百分点,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和首批中国软件名城的成都领跑地位明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2580.6亿元,在全省比重达64.3%。重庆市数字经济发展以产业数字化为主攻方向,确立了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的发展目标,2021年重庆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7300亿元、同比增长15%。从全国范围看,成渝两地的数字经济竞争力也处于前列,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2020年成都、重庆数字经济竞争力分别位列全国第7、12位。

  “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成渝地区优势明显。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同时规划在和林格尔、中卫、庆阳、天府、重庆、贵安、韶关、芜湖、张家口以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10个区域布局国家数据,旨在平衡算力需求“东热西冷”的格局。“东数西算”工程明确了八大枢纽算力需求承接职责: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粤港澳枢纽负责承接金融、交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高频低时延算力需求,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4个西部节点负责承接全国范围的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作为西部重要的算力节点,成渝地区具有数字产业和资源双重优势成渝地区人口较为集中,较完善的数字经济产业自身已产生高算力需求,能够有效支持域内信息基础设施扩容;同时成渝地区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四川作为清洁能源大省,能够为数据存储、传输等处理领域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和低成本电价支持。

  【华西策略】“互联互通,基建先行”—成渝双城经济圈系列之二

  部署数字新基建,加速数字化先进数据中心、中国智谷(重庆)超算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2020年9月成都超算中心正式建成投运,最高算力为10亿亿次每秒,未来四川将加快建设成都鲲鹏生态基地、中科曙光先进微处理器国家工程实验室、华为成都智算中心,打造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

  融合基础设施升级在即。1)构建工业互联“一张网”2021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支持四川省和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渝地区成为继长三角之后第二个跨省级行政区域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按照示范区建设方案,到2022年底,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将新建20个二级节点,培育20个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云”企业累计达35万户,推动建设500个涉及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项目,两地工业互联网相关服务企业达1000家以上。2)创建车联网先导区2021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函复支持两江新区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为全国第四个、西部第一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下一步,工信部将支持成都做好车联网先导区创建准备工作,同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形成联动,加快车联网部署应用。

  【华西策略】“互联互通,基建先行”—成渝双城经济圈系列之二

  【华西策略】“互联互通,基建先行”—成渝双城经济圈系列之二

  05风险提示

  国内外疫情反复;政策不及预期;企业盈利不及预期;海外黑天鹅事件(政治风险、主权评级下调)等。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