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红海靶点难获市场青睐,博安生物-B(06955)何以重返发行价?
1月9日,博安生物-B(06955)早盘股价最高触及17.0港元,涨幅达到5.2%。这也意味着,其股价在此基础上再增长约16.5%,便可达到发行价19.8港元。然而当日午盘后,博安生物的股价便转头向下,直至收盘涨幅已收缩至2%以内。
虽然抓住了2022年的“尾巴”在12月30日登陆港股市场,但博安生物上市即破发,并在1月5日和6日连续收跌9.21%和9.92%,让其距发行价越来越远。
而市场和投资人对博安生物表现“冷淡”或与其产品管线在生物药内卷背景下仍扎堆红海靶点有关。
扎堆红海是否有底气?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作为一家全面综合性生物制药公司,博安生物主要从事治疗用抗体开发,专注于肿瘤科、自身免疫、疼痛和内分泌疾病。
从研发管线来看,公司有三种核心产品(即BA6101、BA1102及LY-CovMab)以及11种其他药物或候选药物,包括:已于中国商业化的产品博优诺?(BA1101);三种于中国处于III期临床试验的候选药物;七种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其他候选药物。上述候选药物的其中两种(即BA6101及BA1102)在欧盟进行I期临床试验。
博安生物目前上市的2款商业化产品均为生物类似药,分别是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博优诺?)和地舒单抗注射液(博优倍?)。其中,博优诺?于2021年5月上市,博优倍?于2022年11月上市。
凭借博优诺?的顺利获批上市,博安生物成为了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从最初药品发现及开发到最终提交 BLA 并实现产品商业化的生物制药公司。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博优诺?的成功商业化为博安生物的业绩带来了质的改观。招股书显示,2021年博优诺?在8个月内就为公司创造了1.59亿元销售收入。2022年上半年,该产品则贡献收入达2.2亿元。在博优诺?市场销售的推动下,博安生物的销售毛利率在2021年达到67.1%,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也稳定在66.7%。
但如此“强劲”的销售业绩却未能缓解公司的亏损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20、2021、2022年6月,博安生物收入分别约为0、1.59亿元及2.21亿元。但公司净亏损也随之达到2.41亿元、2.25亿元和1.53亿元。可以看到,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大增的同时,亏损也在进一步扩大。
从费用端来看,在2020年公司尚未有商业化产品时,其费用支出主要是研发费用,其构成以产品临床试验、研发人员工资等相关费用为主。但到博优诺?上市并发力商业化的2022年上半年,其当期销售费用便已超过亿元。且伴随收入快速增长的是销售费用的营收占比。从2021年34%上升到2022年上半年的46%。
销售费用大幅增长的背后,是博安生物面临着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就目前来看,我国现有9种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贝伐珠单抗,包括罗氏原研药及8种国产生物类似药。
据IQVIA此前公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医院医药市场回顾。齐鲁制药的安可达(贝伐珠单抗)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以48.5%的MAT同比增长率产品季度销售额进入前十。而在齐鲁制药之后,信达生物达攸同?于2020年6月获批,半年后2021年销售额约4.4亿元。
根据沙利文报告,国内贝伐珠单抗市场在2018年就已达到32亿美元,随着更多生物类似药的获批以及更多联合疗法的应用,该市场有望以343.5%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到2030年有望达到177亿美元。
虽然市场不断扩张,但博安生物的博优诺?并非该赛道最后一款产品。在博安生物博优诺?获批后,恒瑞医药子公司盛迪亚、百奥泰、贝达药业、复宏汉霖、东耀药业的贝伐珠单抗类似药相继获批。
在齐鲁制药2020-2021年拔得头筹之后,2022-2023年或是贝伐珠单抗类似药赛道第二个机遇期,对于博安生物来说,抓住这个机遇期实现市场扩张将十分关键。但另一方面,市场产品同质化,意味着药企需要“烧钱”拼销售,未来盈利或存在不确定性。
截至2022年6月30日,博安生物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12亿元。以博安生物2021年年内亏损2.25亿元来看,公司靠现在自有资金维持后续的研发及销售扎堆贝伐珠单抗类似药的红海市场显然存在一定困难。
FIC/BIC浪潮涌动,何以分得一杯羹?
从发展Me-too药物实现类快速跟进创新,到追逐新技术、发展 Me-better,国产创新药行业已然从第一波浪潮迈向第二波浪潮。而随着国内在基础医学和转化医学上的持续推进,一些国内头部药企已开始迈向全新的前沿靶点,并开始追求BIC/FIC。
从这个维度再审视博安生物当前的研发管线,便可以较为清晰的了解市场对于博安生物的估值判断逻辑。
从上文可以看到,博安生物现已建立一条包含8款创新抗体药物的产品组合,靶点覆盖新冠中和抗体、Claudin18.2单抗和CD3双抗等全球热门靶点。
从博安生物的创新药板块构建策略来看,其主要瞄准高潜市场,无论是其布局的PD-L1/ TGF-β双抗BA1201,还是抗CD25创新抗体BA1106,或是靶向Claudin18.2的单抗BA1105和ADC BA1301,均瞄准广阔的实体瘤领域,潜在市场容量可观。
但以上靶点市场容量可观的同时,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样不可小觑。以大热门Claudin18.2单抗为例,当前便已处于非常拥挤的局面。据统计,目前全球在研Claudin18.2药物共98款,其中81款是由中国企业开发。另外,全球范围内CD3靶点相关的临床前阶段产品达到了111个,甚至超过了PD-L1/PD-1。而博安生物在这两个靶点的产品研发进度仍在临床前或I/II期。
至于当前的大热门的新冠防治药物,博安生物布局的中和抗体药物领域已有产品上市。并且当前Omicron已演化出400多株后代谱系,BQ.1和XBB是欧美当前流行度最高的两个突变株家族。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BQ.1来源于奥密克戎BA.5株,其子系BQ.1.1已经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株。而作为两个奥密克戎BA.2后代突变株的重组体的XBB,有极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最新研究表明,新变异株对检测的大多数单克隆抗体的中和作用完全或部分耐药。BQ.1和BQ.1.1基本上对靶向RBD 1类和3类表位的抗体完全耐药,而XBB和XBB.1对靶向RBD 1类、2类和3类表位的抗体也几乎完全耐药。
之前的SARS-CoV-2变异株已经连续停用了多款临床批准的治疗性抗体,而bebtelovimab是针对SARS-CoV-2变异毒株最后可用的单克隆抗体。遗憾的是,BQ和XBB亚系现在对bebtelovimab也已经完全耐药。此外,被授权用于预防COVID-19的Evusheld单抗组合对新的变异株也完全无效。在此背景下,博安生物管线中尚处II期临床的新冠中和抗体,其临床价值显然已被压缩,或难以在该领域分得一杯羹。
基于以上原因,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或难以在此时下注博安生物,在市场鼓励差异化创新的环境下,相比于“可能性”,投资者显然更喜欢“确定性”。
TOPS
- 一周排行榜
- 一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