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行业正文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养“肾”补“生” 让人与自然双“丰收”

2022-10-05 12:4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作者:佚名
  中国经济网10月5日讯 (记者 梁木)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等多种功能,因而被誉为“地球之肾”。  根据第二次

  中国经济网10月5日讯 (记者 梁木)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等多种功能,因而被誉为“地球之肾”。

  根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广西共有湿地75.43万公顷,占广西国土面积的3.18%。保护生态环境,践行“两山”理论,广西一直在路上。

  治污 还河道以洁净

  “我几年前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河面覆盖满了水葫芦,远看还以为是一片草地,村民的船都进不来。”桂林市临桂区会仙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副主任秦继华这样告诉记者。

  会仙湿地是漓江流域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态湿地,也是广西亚热带岩溶峰林地貌中最大、最有研究价值的典型湿地。

  如此珍贵的自然宝藏,却一度因为疏于管理而无人问津。

  清理有害生物、清理淤泥,河道终于重现清澈。如今沿着3公里的沿河步道行走,感受鸟鸣鱼跃,观赏绿树鲜花,仿佛在感受地球的呼吸吐纳。

  在北海市冯家江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曾经弥漫的污染异味同样被生机勃勃所取代。

  “冯家江片区沿线共有363个排污口,虾塘养殖面积近2000亩,每天排入冯家江的污水有4.5万吨,相当于24个标准游泳池的蓄水量。”北海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友义介绍到。为此,冯家江治理项目沿线埋设30公里截污管线,从源头上阻断污水入江,同时将所有的虾塘或推平,或改造为湿地,让被封堵的水塘循环起来。

  近年来,冯家江治理项目通过多项举措,起沉疴,焕新生,不仅恢复了冯家江流域的山清水秀,还间接守护了冯家江下游金海湾红树林和银滩度假区的生态优势,成为北海市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

  发展 以生态促效益

  湿地覆盖地球陆地总面积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具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

  经过治理的冯家江,生态效益得到充分彰显。如今的冯家江,鸟类由2017年的136种增加到约195种,并多次监测到世界级极危鸟类勺嘴鹬及多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底栖生物由2017年的66种增加到约206种,入海口处还发现了中华鲎、绿海龟等海洋珍稀动物。

  冯家江以南的金海湾红树林湿地内,弹涂鱼、招潮蟹等多种生物自由生长,白鹭间或在空中飞舞,形成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大自然感受得到,百姓也看得到。

  金海湾红树林保护区依托于这片“海上森林”,陆续举办了民俗风情表演、公益健步走、公路自行车赛等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周边渔村得益于此,发展起乡村旅游,带动就业超过1000人次。据统计,金海湾近年来旅游收入年均增幅26%。

  广西灌阳灌江国家湿地公园全长52公里,以灌江为景观轴线,串联起唐景崧故居、江口村古民居、灌阳老八景之一的古码头等数个文旅景点。将自然景观与文化资源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百姓收获。“我们有六大节点,把每个节点串起来,将要建成灌江百里生态长廊。”灌阳灌江国家湿地公园办公室主任易明生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广西建立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全区现有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2处、国家海洋公园2处、国家湿地公园24处(含试点)、野生稻保护小区10处、国际重要湿地2处、自治区重要湿地44处。

  随着“两山”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生态游的热度不断高涨。到山水之间去,给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同时来一场“疗养”,成为时下乡村游与周边游的热门选择。对绿水青山的“投资”,终是人与自然的双赢。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