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快讯正文

地方财政频频惊雷,中央却不兜底了,中国65万亿地方债的未来在哪?

2023-01-13 18:33:01 来源:云掌财经APP作者:云掌财经
65万亿地方债,怎么还?  前阵子兰州城投的债务违约,才刚过去不久,遵义的最大城投遵义道桥156亿债

  65万亿地方债,怎么还?

  前阵子兰州城投的债务违约,才刚过去不久,遵义的最大城投遵义道桥156亿债务又宣布延期了,延期后银行贷款期限调整成了20年,前10年仅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这潜台词就是,我不装了,摆烂,我要优雅的做个“老赖”,理直气壮亏钱,放心大胆借钱。

  而这兰州、遵义只是冰山一角,这2023,恐怕还有很多地方城投、国投、文旅投会惊雷。看到这里,不免有人感慨,现在的地产财政怎么这么难了?是怎么回事?

  我们就先来说说,什么是地方债、城投债?

  这两个其实就是一个东西,性质也不复杂。大家都知道,地方的办事部门是没办法直接向商业银行借钱的,那么为了筹钱,地方政府就成立了一个具有国有性质的集团——城投集团。而他们经营中产生的债务,就是城投债。这些城投企业本质上都是地方国资背景的,是地方政府的亲儿子。它的钱就是地方政府的钱,它的信用也就是地方政府的信用。你听说过地方财政倒台的吗?可见城投的靠山有多可靠。

  在投资领域,甚至已经形成了一个名词,叫“城投信仰”。什么意思?就是只要和城投打交道的个体,哪怕城投公司没钱,大家也都知道地方政府会借新还旧将债务进行下去。所以,城投债始终都是低风险的代表,是债券资金的标配。

  毕竟,这“城投信仰”已经维持了30年未被打破。但今年,显然是个例外。

  没多久之前,有信息公布,截止2022年底,我国的地方城投债务总额已经超过65万亿元了。对数字不敏感的人或许没有概念,65万亿代表着什么,就更不了解这数字背后产生的连带效应了。

  65万亿,已经占到中国GDP总量的一半以上。那现在全国的地方财政是个什么情况?

  其实这城投的巨坑存在很多年了,一直以来,是靠着房地产的繁荣维稳,地生钱,钱生地。但是现在,老百姓不愿意买房了,房地产行业混的灰头土脸,资金流不动了,现金流转不过来了,但债务却还在那里,而且是越滚越大。地方财政出现问题,兰州不是第一例,遵义也不会是最后一例。现在,很多地方的财政危机已经非常严重了。这地方债,已经成为了一个令人忧心忡忡的话题了。

  而在这个地方债频频惊雷的时候,中央却突然宣布,我不兜底了,谁家的孩子谁抱。

  财政部公开表示,存量隐形债务已经化解了三分之一了,总体还是可控的,以后就交给地方自己稳妥化解了,中央不会管。

  看到这里大家不免担忧起来,这中央不兜底了,城投债岂不是只有暴雷的份了?

  其实也不用妖魔化城投债了,这就是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糊涂账。过去十几年,中国GDP由地方投资拉动,我们都曾受惠于此,这留下的窟窿也得自己填。

  而打破刚兑也是国家早已有之的方向。从2014年的“中央不救助”,到2021年允许城投破产,再到最近的“不兜底”,财政部一直在打消地方政府认为中央会买单的想法。

  那么地方债的未来会怎样?

  最差无非也就是遵义这样,成为一个时间换空间的展期技术性违约,并不会真的暴雷。你看看遵义都亏成这样了,还是能从银行借到钱,待遇还这么好,先息后本,还十年,送十年。

  真的要打破刚兑,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从未打破“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从兰州的技术性违约再到遵义的展期20年,我们不难看出地方政府正在通过盘活资产、协调银行贷款展期等等方式,为还债腾挪空间。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你别看我国城投债规模大,但中国政府的总体负债率是远远小于美、日一类的发达国家的。

  所以,中国这地方债,风险归风险,彻底的崩塌、暴雷,是不可能出现的。城投、地方乃至国家都在积极化债,相信地方债的软着陆只会是时间问题。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