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德、广发抢筹定增浮盈过亿!“融资王”晶科控股权降至23%
2023年,产业链议价权加速回归下游,二级市场“融资热门”也随之更替。作为买方,公私募投资经理们已通过抢筹定增,完成初步“站队”,未来业绩或走出明显分化。
又一光伏定增落地。
2月28日,晶科科技公布定增结果,24家机构与个人以8折获配约30亿,较原计划少了4.5亿。
自此,承接光伏电站业务的晶科科技,分拆回A不足三年,已通过可转债、定增等手段在二级市场融资86亿,成为新任光伏“募资王”。
定增完成后,母集团晶科能源的持股比例也稀释至23%,近7成股份由公募基金等财务投资机构分食。持股最多的诺德基金,持股市值已超10亿。
随着产业链洗牌加速,光伏企业再融资需求愈盛。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底,年内已有87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定增预案,预计募集资金合计达到1476.73亿元,热度远超以往——去年同期,共有34家公司发布定增预案,预计募集资金合计为900.20亿元。从行业上看,光伏、锂电等新能源上市公司以参与数量与募资规模领衔。
在一轮轮价格诱人的定增中,管理团队的控股权不断稀释,财务投资机构们则斥资数十亿重注,甚至一路买成上市公司十大股东,结果能否“双向奔赴”?
广发、华夏、中金抢筹定增
定增缩水,公募抢筹。
晶科科技28日公告显示,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票数量为6.76亿股,发行价格为4.43元/股,约等于现价82折。最终募得资金29.97亿元,较此前方案略有减少——在去年7月公布的定增预案中,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34.5亿元。
关于募资投向,晶科科技表示,将用于金昌市金川区西坡300MW光伏发电项目、金塔县晶亮200MW光伏发电项目、广东农垦红十月农场300MW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
参与公募方面,诺德基金、广发基金、国泰基金、华夏基金、兴证全球基金、信达澳亚基金等均有获配。此外,外资机构瑞银集团,券商国泰君安证券、中金公司,私募机构华美国际、海南谦信、广东正圆等都有参与。广发基金郑澄然管理的5只基金均参与其中。
其中,两家公募浮盈过亿。诺德基金获配最多,达到1.56亿股,涉及金额6.9亿元,以3月2日最新收盘价5.27元估算,已浮盈1.3亿;广发基金获配1.28亿股,涉及金额5.7亿元,浮盈1.07亿。
定增前十的公募基金中,还有国泰基金获配3273万股,涉及金额1.45亿元,当前已浮盈2749万元;华夏基金获配1534万股,涉及金额6800万元,当前已浮盈1289万元。
也有公募以多只产品买入,3月2日,兴证全球基金公告称,此次公司以9只基金参加了晶科科技非公开定向增发,包括兴全安泰平衡养老目标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兴全优选进取三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等。
股东“加速”减持
作为“最晚上市”的组件巨头,晶科已然成为二级市场融资王。
2020年,承载光伏电站投资开发、EPC、运维等下游业务的晶科科技率先回A,成为“民营光伏电站第一股”。2022年初,主营主要经营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晶科能源也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即翻倍暴涨,成为A股又一千亿光伏巨头。
从上市公司角度,2020年5月ipo募资26亿,2021年1月可转债募资30亿,如今定增募资30亿。上市不足3年,晶科科技已在二级市场融资三次,总金额达到86亿,晶科集团的控股权也因此稀释至23.9%。
还有在核心减持。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2月22日,二股东碧华创投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1882.4万股,约占总股本的0.53%,后又因为公司发行可转债与定增的被动稀释,持股比例合计下降2.15%。
上市解禁至今,碧华创投接连“顶格”减持,持股比例已从11.78%,降至“半仓”6.28%,减持计划仍在进行中。据悉,碧华创投是国开国际全资子公司,后着是国内首家银行系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主要从事在能源、基建和城市开发的股权投资业务。
上市前股东不断减持,换来基金“接盘”。
截止2022年三季度末,晶科科技最新股东户数为14.28万户,较上半年末减少6553户,环比骤降4.39%,持股集中度呈提升态势。根据中报,多达132家机构持有晶科科技,其中125家为基金,占总股本比约28%,占流通股接近40%。
下游电站“融资潮”
随着硅料价格退烧,下游企业正“接力”成新能源赛道重配主线。
兔年以来,除了做光伏电站的晶科科技、位于下游的组件、逆变器等环节头部企业接连公布几十亿大比例定增,均获机构投资者抢筹。
2月7日,锦浪科技发布30亿元定增,价格150元/股,投向逆变器、分布式光伏电站和补充流动资金。公募方面,诺德基金、广发基金、东方阿尔法基金、汇添富基金、中欧基金、金鹰基金获配;外资方面,瑞银、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获配;券商方面,国泰君安证券、中信证券资管获配;险资方面,太平洋人寿获配。中欧基金周蔚文、汇添富基金赵剑、广发基金郑澄然等管理的产品有所参与。
2月10日,东方日升近50亿元定增落定,定增价格每股20.15元,主要投向异质结电池片与光伏组件扩产。公募方面,诺德基金、财通基金、华夏基金、鹏华基金等均有获配;券商方面,国泰君安证券和国泰君安资管获配;银行方面,兴银理财获配;外资方面,瑞银集团获配。华夏基金钟帅、郑泽鸿,财通基金沈犁等管理的基金都有参与。
相较而言,2022年全年,除了8家光伏企业IPO合计募资了近200亿,还有9家上市光伏企业通过定增实现再融资,合计募资约314.84亿元,主要发生在上游资源侧。
其中,最受关注的大全能源110亿元定增,参与机构包括华建国际、泰康资产、信达资本、富森美、华夏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南京州博方维、瑞银集团、深创投、财通基金、人寿资产,诺德基金、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太保资产、国泰君安、南方基金、东方阿尔法、瑞华控股等。
上述投融资风格切换的大背景,是持续两年的硅料价格炒作。
2020年底,中国及全球的抢装潮,使硅料出现短期挤兑;2021年,大量下游企业释放产能,给紧张的供给再添一把火,炒得硅料价格居高不下,一度将光伏组件中非硅材料的成本权重由55%逼到只剩10%。硅片自此成为光伏组件中最难抢,也最赚钱的环节。
2022下半年,在上游疯狂募资扩产,与下游“千亿锁硅战”后,市场供需趋于稳定,硅料价格终于开始退烧,进入下行周期。根据最新市场共识,上游材料将回归工业品薄利本质,产业链定价权正在从上游转向下游——组件、电池、电站等。
随着光伏行业新一轮洗牌开启,上市公司争抢再融资窗口,打响“军备战”。而2020公布的再融资新规中,关于发行折价的放宽,也定增市场的不确定性降低,显著提高了基金参与定增的热情。
根据公开数据,2022年光伏行业314.84亿元的定增募资中,有约271.03亿元为机构获配,涉及投资机构数量超60家,近八成项目为浮盈状态。
其中,财通基金参与了6家上市光伏企业的定增,合计获配约35.29亿元,金额最高;兴业环球基金以大全能源和金博股份合计约31.36亿元定增,排名第二;诺德基金参与了6家企业定增,合计获配19.24亿元,金额在所有机构中排名第三。
可以预见的是,通过定增等方式各自完成“站队”的基金经理们,随着新能源上市公司潮起潮落,未来业绩也将走出明显分化。
TOPS
- 一周排行榜
- 一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