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快讯正文

多家上市公司撇清关系!投资者彻夜学习的“室温超导”可能是个“伪命题”……

2023-03-16 07:39:05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袁源
美国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朗加·迪亚斯(Ranga Dias)宣布发现可以在室温条件下实现超导的新

  美国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朗加·迪亚斯(Ranga Dias)宣布发现可以在室温条件下实现超导的新材料后,“室温超导”成为资本市场的新“网红”。A股超导概念板块一度遭到爆炒,然而,这些上市公司相继澄清,称不涉及相关概念。

  3月15日,西部超导在互动平台表示,室温超导目前还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没有商业化。

  同日,法尔胜尾盘触及涨停,收获5连板,在3月14日更是上演“地天板”。不过,公司在3月14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不涉及“室温超导”相关业务,也未开展相关研发和投入。

  此前,永鼎股份、百利电气、合纵科技、中天科技、汉缆股份等上市公司也都相继向媒体澄清,未涉及相关业务。

  如果“室温超导”真正实现,这种新型超导体无疑是一项颠覆式的突破,不过在资本市场的短期狂欢之后,相关公司反而迅速与之“撇清关系”,而来自全球学界持续不断的质疑也为这个崭新的发现蒙上迷雾。

  受质疑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能够以零损耗传导电流的材料被称为超导体,一直以来都极难运用到实际中。其原因就在于,实现超导,需要非常苛刻的条件,通常需要被冷却至零下196摄氏度左右的极低温,而且需要施加极高的压力才能成为超导态。

  迪亚斯团队号称,在21摄氏度、1GPa(约等于1万个大气压)的压强下,镥-氮-氢体系材料中实现了室温超导。

  迪亚斯说,此次突破有可能创造出无损电网,以及可用于未来核聚变反应堆的更好用也更便宜的磁体。

  常温、常压下的超导材料,理论上存在,但迪亚斯的发现可信度受到质疑。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理论物理学家豪尔赫·赫希(Jorge Hirsch)专注于“碳-硫-氢”化合物对振荡磁场响应的测量。在赫希看来,迪亚斯发布基础原始数据时,他的分析表明这一结果是由数学公式生成的,无法在实验中实际测量。“他的数据太整齐了,在实验室测量,你会得到带有一定干扰的数字。”赫希表示。

  在《自然》杂志为迪亚斯的最新成果配发的评论中,来自中美两国的两位学者表示:“对室温超导性抱有希望,但仍存在疑虑。”

  评论指出,与之前的富氢超导化合物相比,最新论文样品中存在的氢含量相对较少。如果氮掺杂确实是超导状态的部分原因,那么它在实现如此高的转变温度方面的作用还有待确定。

  可重复性仍待考证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超导电子实验室主任尤立星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这一发现结果仍需证实,需要通过第三方重复实验,如果关于‘室温超导’的相关证据充足,能重复出来,那么这一发现是突破性的。”

  在自然科学领域,“可重复性”对于验证科学发现的真伪至关重要。目前,全球物理学界已相继着手重复迪亚斯的实验。

  3月9日和3月12日,中科院物理所曾在论文预印平台arXiv上提交论文。两篇论文中都使用了迪亚斯的实验中涉及的镥氮氢聚合物,但得出的结果和迪亚斯并不同,没有出现他所说的1GPa下的室温超导。不过和迪亚斯的实验相比,这些实验的材料和路线仍有所差异。

  公司层面也仍在观望。3月15日,西部超导董秘在回复投资者问题时表示,目前相关研究结果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重复验证,截至目前还未得到证实,公司对此保持审慎的观点。高温甚至室温超导材料探索不断进展,但是实际应用要求必须通过制备技术将超导材料三个临界参数(临界转变温度Tc、临界电流密度Ic、临界磁场Hc)综合匹配,不是单纯的高Tc就能满足应用要求。

  尤立星表示,“室温超导”距离应用仍旧很远。“超导应用本身市场就很小,室温超导面临更多的问题,材料的价格、材料的应用属性,都要被纳入考虑的范围”。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