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基金再现江湖!(盲盒收益骗局)
极端分化行情下,“风格漂移”基金再现江湖。
日前有评级机构梳理公募基金一季报发现,部分基金产品的实际投资风格与基金合同约定的风格严重不符,对其不予评级。公募行业长期存在的“风格漂移”问题,再度引发广泛关注。
“风格漂移”痼疾难除,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行业风格加速轮动的背景下,部分基金通过追逐市场热点板块以博取更高短期收益。
尽管基金公司逐渐提高中长期业绩考核的权重,但在业绩考核压力下仍存在一定的短期投资行为,在极端风格的市场环境下助推“风格漂移”。因此业内呼吁强化中长期考核导向,从根源上消除投资行为的短期化、极致化。
需要注意的是,基金“风格漂移”的认定需要考量多方面因素,不能简单一概而论。多数“风格漂移”基金没有遵循既定的投资目标,投资领域存在较大偏差。很多主动管理基金在设计上为投资范围留下了一定的灵活空间,投资者在选购前应仔细阅读基金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对于风格的定义。
评级机构对10只“风格漂移”基金不予评级
近日,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发布了《关于2023年第一季度公募基金不予评价的说明》,在这份说明中,该机构认为10只基金产品存在“风格漂移”。这些产品来自于博时基金、金信基金、国泰基金、英大基金等10家机构。
观察这10只产品发现,他们的名称带有明显的主题特征且合同约定投资范围,但实际投资重点与原定方向出现较大偏离。比如,博时基金的互联网主题产品重仓了研究所数据显示,偏股主动型基金2022年年报前十大重仓股股票池中,“中特估”概念占偏股主动型基金持有股票市值比例仅有1.18%,而2023年一季报披露的持仓中,“中特估”概念占偏股主动型基金持有股票市值比例提高到4.19%,“中特估”概念股在偏股主动型基金的持仓中,占比明显提高。
伴随着CHATGPT概念持续火爆,一些此前重仓新能源的公募基金转而持有人工智能相关个股。近期较受关注的是某只重仓新能源的基金,在今年成为一只AI股的第十大股东。无独有偶,另一只以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为特色的行业主题基金,今年一季度10大重仓股几乎全部换成了AI概念。据国金证券测算,新能源基金调仓人工智能并非个案,从1月末至4月10日,有22只重仓新能源的基金大幅加仓计算机行业,58只基金大幅减仓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
此外,一些名称中带有“消费”的基金也出现转向。比如汇添富新兴消费A,过去一直以白酒、医美等消费类公司为主。但到今年一季度,该基金开始大幅增持TMT概念,前三大重仓股中有两只是传媒和游戏。某消费成长混合基金也悄悄调整了持仓方向,重仓了AI相关概念股,因而基金净值跟随AI板块大涨。
“观察过去几年公募基金业绩表现”,刘亦千表示,“明星基金经理多因短期获得较高收益获得关注,业绩排名靠前的产品也存在一定赛道押注的可能,这些都刺激了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的漂移。如果现在市场短期业绩评价的导向没有改变,为了获得好的排名或扩大基金规模,风格漂移的现象就很难消失。”
创金合信基金认为,基金经理迫于规模和排名的双重考核压力,以及投资主题不在市场风口时(如消费、医药、新能源等老赛道)来自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压力,选择追逐市场热点。
此外,中小规模的主题基金,迫于对规模的强烈诉求,为了追求突出的业绩,选择了行业和个股均很高的集中度策略,以此博取更高的收益弹性,若基金经理极致风格的持仓没有违反合同契约,这种行业集中、个股集中的策略没有高低好坏之分,但需要基金份额持有人了解基金经理当下的投资风格,了解这种投资风格的市场适应性,并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来选择合适的产品。
德邦基金也称,追热点导致风格漂移的背后主要还是业绩压力,可能是公司的考核维度,也可能是来自持有人和行业的评价和舆论压力。
为此,业内人士呼吁,一方面,强化基金业绩中长期评价导向,引导各类资金践行中长期投资理念。另一方面,倡导基金管理人改变以规模为导向的发展思路,抵制短期规模暴涨的诱惑。
王铁牛建议道,“基金发行后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是基金的主要契约。上面关于投资的约束,基金经理在投资的过程中是不能根据市场风格的变化而进行随意的风格漂移。当然可以按照流程,修改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的投资约束,这个是可行的一个方式,市场上也有不少的基金做过相应的变更。”
不过,在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经理徐圣雄看来,极端行情不是基金经理风格漂移的理由,而且越是到这个时候,更应该体现出基金经理作为专业投资者的能力。如基金有明确的投向等限定,就不应该盲目追求市场热点。投资者也不应该从结果出发默许那些获利基金,而忽略在此过程中承担的额外风险。
实际上,监管高度重视基金风格漂移问题,目前状况较之前已得到明显改善。创金合信基金就表示,经过2022年监管层对行业或风格或主题基金投资风格漂移现象进行机构监管信息通报以及各家自查自纠之后,目前行业或主题基金的风格漂移问题较大程度上已得到解决。目前有相关评级机构针对公募一季报披露所认定的风格漂移现象,基本属于基金公司对主题认定与评级机构认定存在认知偏差的地方,根源大多是基金产品设计中对主题的认定比较宽泛,表述不够清晰明确,故目前行业或主题基金是否还存在风格漂移现象,以监管认定或较为合适。
另外,为了消除外部评级机构、基金份额持有人对产品投资风格认定上的认知偏差,基金公司在产品设计、内控管理以及产品营销宣传上需仔细斟酌,对相关政策相关要求落实到位。
“风格漂移”认定需做多方面考量
要解决“风格漂移”问题,首先要正确界定“风格漂移”。按照《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31条中明确规定,基金名称显示投资方向的,应当有80%以上的非现金基金资产属于投资方向确定的内容。在受访人士看来,基金“风格漂移”认定需要考量多方面因素,不能仅凭主观简单判定。
创金合信基金表示,基金产品合同明确要求相关主题券的比例不低于80%以及对主题进行定义,若出现主题券相关投资比例不符合要求的,或主题池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投资方向的,属于风格漂移;风格漂移是一种违反基金合同要求的行为。
在德邦基金看来,通常所说的基金产品风格漂移,一般是指基金的投资组合构建偏离了所宣称的投资风格,判断的标准主要依据基金名称、合同、招募说明书这些。因此当实际的投资情况超出了基金名称、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契约文件中对应条款的解释空间,那就客观上就是风格漂移了。这些内容即是契约的组成要件,那风格漂移就违背了基金契约。
“风格漂移是指基金管理人在投资过程中,逐渐偏离了基金合同所规定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收益特征。”王铁牛强调,通常情况下,风格漂移会导致基金的投资组合与基金合同所描述的目标产生明显偏差,从而可能对投资者的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风格漂移违背了基金契约,因为基金契约是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法律约定,规定了基金的投资目标、投资范围、投资策略、风险收益特征等方面的内容。如果基金管理人违背基金契约,就可能损害投资者的权益,甚至触犯法律。
但在实际中,对“风格漂移”的认定并非易事。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屈辰晨认为,基金的实际投资方向与界定不符的确是属于违背基金契约。但实际情况是,除了部分行业基金在契约中对可投资的行业范围用市场上广泛使用的行业指数和分类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大多数主题型基金虽然名字看似有一定的“风格”要素,比如说文体产业、健康生活、高端制造、互联网,但契约中对投资范围的界定和描述都非常宽泛和笼统,很难去判断这些基金在实际投资中是否有出现违背契约的情况。
刘亦千进一步分析称,市场对“风格漂移”概念的讨论主要涉及以下三个层面。其一,基金名称与实际投资的偏离,具体包括,基金实际投资契合基金定义的投资范围,但基金名称与基金定义的投资范围有较大的偏差;基金实际投资与基金名称及基金定义的投资范围偏离。;基金实际投资契合基金名称及基金定义的投资范围,但基金名称所代表的投资范围与大众理解偏离。
其二,基金投资行业/主题的漂移:非行业/主题轮动的基金产品,在配置过程中进行热点追逐,行业/主题轮动。具体的,若某一行业/主题处于长期超配或长期低配的情况,并不属于行业/主题漂移的情况,但若出现行业/主题配置波动幅度较大,则认定为行业/主题漂移。其三,基金投资风格的漂移:无固定投资风格的基金产品,在配置过程中进行风格轮动,则认定为风格漂移。
“对于是否违背基金契约的界定,”刘亦千进一步说道,现在其实较为常见的是在基金合同中对投资方向进行泛化,例如名称是“某行业+”基金,可能完全没有投资于投资者所认为的“某行业”的企业,而是专注于“+”的企业上了。这就对投资者产生了误导。但是在合同层面,是无法指责他违背基金合同的。如果基金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具体的细致的行业,但是实际投资中长期风格漂移,则可认为违背契约。
沪上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基金的“风格漂移”不能完全依赖主观的认定,很多主动投资的产品在设计上为投资范围留下了一定的灵活空间,只需一定比例的持仓股票属于主题范围,因此十大重仓中出现了和主题名称不同的股票也在合规范围内。也有一些基金名称的描述可能与投资者的理解有偏差,投资者在选购前应仔细阅读基金的法律文件,了解产品对于风格的定义。
基金风格漂移频频扰动业内呼吁各方携手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陆慧婧
在结构性行情突出的资本市场,“风格漂移”的现象可谓是基金行业的老问题。
基金“风格漂移”问题一直受到监管重视,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意见中指出,引导基金管理人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采取有效监管措施限制“风格漂移”等博取短线交易收益的行为。
针对这一“顽疾”,不少基金公司、托管行、基金研究机构近年来一直在行动。有基金公司成立专门部门,从产品设计、定位认定到运作后的持续跟踪监测,评价产品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偏离情况;还有托管行要求基金公司自查“风格库”,检查主题基金前20大重仓股是否符合合同约定;评级机构也在发挥专业力量,部分评级机构对于上季度有基金风漂移风险的基金当期不予评级。
但最终遏制这一现象,还需要行业各方协力。业内人士建议,基金管理人不应过分追逐短期资本市场热点,而应更多关注投资者长期持有体验;托管行则需要继续切实履行对基金产品的投资监督职能;基金投资者应该树立正确投资理念,对于“风格漂移”的基金“用脚投票”。共同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
基金公司、评价机构等均在行动
风格漂移是行业老问题,无论是基于主观选择,还是被动妥协,均不利于行业稳定及高质量发展。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部分基金公司、评级机构等近年来都在行动。
中国基金报记者发现,应对基金风格漂移问题,不少基金公司加强内控,从设计、定位、运作等多维度进行控制,杜绝基金风格漂移的现象,或是通过基金转型或者清盘等程序解决这一问题。
创金合信相关人士就表示,主题基金合同中都会明确说明主题相关的投资比例下限和主题券的定义,并且体现在投资限制章节中,因此,风格漂移是一种违反基金合同要求的行为。对此,该公司成立专门部门严控基金质量,从产品设计、定位认定到运作后的持续跟踪监测,评价产品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偏离情况以及绩效,杜绝基金风格漂移行为的发生。
“近年来,风格漂移一直是公司风险控制的重点,对于基金产品合同里明确规定的投资行业、投资范围、投资比例,在实际投资操作中已实现系统控制。”据据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对于基金产品合同里进行的风格化描述,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风格池体系,投资研究团队严格遵循入池制度,基金经理需根据合同规定,在风格池内下单交易。
此外,他认为,对于不符合市场趋势,现阶段发展不佳的基金产品,采用转型方式优化基金投资方向,也是比较好的处理方式。
德邦基金相关人士也表示,公司投研体系建设,从价值观上就鼓励基金经理坚持自己的投资风格稳定不漂移,同时也配套了与价值观相契合的投研考核机制,不以短期业绩和规模作为考核标准,给基金经理创造多元包容的投研氛围。在投资决策环节,也设有相应机制去评估和管控风格漂移。
基金研究和评价机构也是重要参与方,他们也在进行调整,筛选出风格漂移基金来帮助投资者选择。
在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业务负责人刘亦千看来,虽然公募基金投资主题行业是正常的投资行为,但是风格漂移则有诱导投资者购买与自身投资目标、预期不一致的基金产品以至于损害了投资者的选择权的嫌疑。
据他介绍,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构建了行业主题与概念主题两个维度的主题基金标签体系,从持仓出发对基金进行主题判断。从主题覆盖度,子版块选择超额,选股超额等评判指标对主题基金进行业绩评判,有利于筛选出风格漂移的基金供投资者进行筛选。
而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也直言,会在评级时考虑公募基金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风格漂移问题。
“济安评级对于上季度有基金风漂移风险的基金当期不予评级的。而这个原则济安金信在拿到基金评级牌照之后就一直坚持执行。”王铁牛表示。
多维度解决风格漂移问题
“风格漂移”现象,往往和基金契约、名称与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等多方面相关,需要从多个维度解决。
“现在有很多主题基金,虽然名字有一定的主题性,实际界定的投资范围又类似于全市场基金,虽从契约的角度来说,基金实际的投资可能不构成违约,但是,部分投资者可能根据主题基金的名字来进行投资,难免会有被误导或者欺骗的感觉。”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屈辰晨直指问题所在。
屈辰晨建议,基金公司在产品的投资范围界定上可以进行更明确的界定,或者将实际使用的量化界定标准披露给投资者。在基金命名上也尽量不要产生误导性,如果这个产品实则是一个可投全市场的基金,就不要在名称中包含带有主题和误导性的字眼。这样不仅可以让投资者对这个基金的投资范围有更直接明确的认知和了解,提高透明度也可以消除基金是否出现了“风格漂移”的疑虑。
在他看来,对基金投资范围有更清晰的界定,实际上也有利于帮助基金进行分类,对投资范围相同的基金进行“苹果和苹果”的比较。“部分基金会通过短期‘风格漂移’的方式来博取业绩,也是受短期相对业绩压力的影响。需要把投资范围和风格相似的产品放进他们对应的分类中去比较和考核业绩,这样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基金经理因所投行业的短期表现落后、需要通过‘风格漂移’来提高业绩的情况发生。”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业务负责人刘亦千也持类似观点:第一,从基金契约来看,对于投资内容和方向不能泛化,或者就明确表明本基金是风格轮动基金,不专注于特定行业,不对投资者产生误导。
第二,在极端化行情下,短期业绩排名的压力也会促使基金经理进行风格漂移,因此,培养长期业绩考核习惯能有效减少风格漂移的情况。
第三,运用上海证券主题基金标签体系也有利于有效监控基金的风格稳定性,帮助投资者剔除风格漂移的基金,选择出投资风格/主题/行业稳定的基金产品,帮助投资者有效实现投资目标,更好地落实其资产配置需求。
公募基金需明确基金的投资主题、不能误导投资者成为市场各方的一致看法。
上述创金合信基金相关人士也表示,基金公司健全、完善主题基金风格池体系的管理,基金产品合同中明确投资主题的入池规则,定量的权重尽量高一些,可避免出现宽泛或模棱两可弱化基金的投资主题。
同时,在主题基金的设计阶段,基金管理人需甄选出能够明确代表投资方向及风格特征的业绩比较基准指数,重视业绩比较基准在产品定位中的作用,并在产品合同中合理体现。此外,风险管理部门持续跟踪基金产品与业绩基准的偏离情况,建立并完善跟踪评价体系和对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考核体系。对于主题型基金的考核,英将对基金经理超额收益获取能力的评价放在第一位。
基金公司应该更多地追求长期投资、理性投资也成为不少人士观点。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认为,基金管理人在发行产品的时候,不要片面、过分追求当前的市场热点,热门行业或者是热门赛道。在市场高位发行相应产品,投资者追高买入后,往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投资收益会不够理想。此外,从行业和媒体的角度,也不应该过度地对于短期排名,明星的经理进行过度宣传。投资者也要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我们更建议投资者选择风格平衡,自下而上选股的主动基金,这样也有助于投资者更长周期地持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减少市场上风格漂移现象的发生。”王铁牛表示。
“挂羊头卖狗肉”损害行业信誉
呼唤行业参与者共同协力
公募行业发展已有25个年头,但仍频频出现基金风格漂移问题,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极大损害行业信誉。
不少人士呼吁,未来行业要持续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行业内各个参与者要提炼内功,杜绝风格漂移现象的发生。
“风格漂移属于违背基金契约的行为,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频繁出现也会损害行业的信誉。”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屈辰晨就直言。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业务负责人刘亦千也表示,若风格漂移基金持续出现,则基金的名称以及基金契约限定的投资内容将无参考意义。这样将增加投资者选择适合基金的成本,剥夺投资者的选择权,也可能会对投资者产生误导,造成一定损失。投资者投资体验降低,从而导致信任度降低,不利于公募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从三大维度分析指出,基金行业出现风格漂移的行为,对于投资者而言,违背了公募基金的契约精神。如果投资者因此遭受损失,可以依法依规维权;对于基金管理人而言,上述现象的出现,也不符合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单纯地追求规模增加,忽视投资者的投资感受,对行业长期高质量发展不利;从监管角度看,对基金风格漂移现象的监管未来也将趋严。
更有分析人士认为,若基金风格漂移的行为获得正反馈,则会引来更多效仿。
创金合信基金相关人士表示,风格漂移的行为可能最终会损害到投资者利益,并且风格漂移的负面行为如果获得正反馈(如更大的基金规模),会导致更多基金效仿,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投资者需要‘用脚投票’,对于那些风格漂移的基金。若基金无法通过该行为获取规模上的提升,甚至风格漂移会导致规模减少,也会倒逼基金经理减少该行为。”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经理徐圣雄如此建议。
徐圣雄还表示,若放任这一现象野蛮生长,或将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投资者也会承担额外的风险,也不利于资本市场的规范及权益市场的稳定。
“基金风格漂移会产生投资者与基金产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这一现象持续不断出现,投资者选择基金会如同开盲盒一般,难上加难,将无法满足居民的正常理财需求。公募基金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一环,避免基金风格漂移也是自身职责所在。”徐圣雄进一步谈到。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更是呼吁,解决市场风格漂移的现象,需要基金行业内所有参与者共同助力。
王铁牛建议,基金管理人需要更多地关注投资者的长期持有体验以及投资者的实际收益情况,持续优化提升自身的投资能力;托管人需要切实履行对基金产品的投资监督职能,加强产品审核管理;基金的投资者也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基金评价机构也应该通过基金评级为投资者提供选择依据,为行业发展提供比较基准;媒体应该为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提供良好的传播渠道。
TOPS
- 一周排行榜
- 一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