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策略: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的国企重估之路
投资要点
2022年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
“中国特色”之一体现于主权资本定价的自主性。1)比较海内外股票市场估值情况,当前A股核心资产处于明显低估的状态;2)北向资金在沪深300上具有相当的筹码优势,若大幅流出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市场波动。系统重要性股票的资本定价是否自主合理事关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稳定国家主权资本定价首先取决于国内投资者对本国核心资产的价值信念,对自身制度、发展道理和民族文化的信心。新估值体系下国内市场参与者需要把握核心上市公司资本定价的安全与有效性。
构建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估值体系。一是突出“人民性”,对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利益的、利于共享发展的商业模式和商业行为给予价值认可;二是强调“协调可持续”,突出对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支持;三是支持“安全与发展”,对能更好融入国家安全大局、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领域和环节倾斜更多资源要素。简单套用传统估值模型难以反映出我国市场体制机制、行业产业结构、主体持续发展能力所体现的鲜明中国元素,新估值体系中需摒弃单一的利润价值取向,结合更多因素综合定价:1)纳入ESG要素;2)关注政策导向;3)重视股东回报。
“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双管齐下,国央企价值重塑在望。国有企业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标识,其在资源配置中起更关键作用符合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安全诉求”。国央企估值重塑底层逻辑:1)央企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央企改革新方案出台,瞄准核心竞争力提升,存量做优、增量做精,以科技创新驱动央企价值创造能力;2)市值管理增进市场认同:建立多层次良性互动机制,传递公司价值,提升公司战略和长期投资价值认同;适度运用回购、增减持等手段引导公司价值合理回归。
关注国央企四大投资主线:1)国家安全力量:国防军工领域;煤炭/油气/电力等能源保障领域;2)稳经济持续推进:新签高增基建央企板块、困境反转的金融地产板块;3)数字化与低碳转型: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电网升级、传统产业低碳改造相关领域;4)科技高水平自强自立:半导体、高端装备、信创、新材料等自主可控环节。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超预期;国企改革推进不及预期;国企盈利不及预期;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海外流动性超预期
目 / 录
正文
01“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特征几何?
2022年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构建适配于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特征的估值体系,成为重要的现实命题。
1.1.提高主权资本定价的自主性
“中国特色”之一体现于主权资本定价权的自主性。股票市场承载着国家的核心资产,代表中国核心利益的上市公司定价是否自主合理,事关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比较全球股市估值情况,当前A股核心资产处于低估的状态。从市盈率看,当前标普500指数、日经225指数、印度SENSEX30指数的PE-TTM分别为20倍、19倍、23倍,处于2010年以来的46%、35%、48%分位点,沪深300指数当前PE-TTM仅11倍,处于2010年以来的29%分位点。从市净率来看,沪深300指数(1.3倍,11%分位点)对比标普500(3.8倍,84%分位点)等海外指数低估更为明显。
从筹码分布来看,北向资金在沪深300上具有相当的筹码优势。截至2022H1,北向资金持有A股市值为2.49万亿元,占全部公募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持股市值的39%、43%。持有筹码上,北向资金在沪深300的持股数量是公募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的0.72倍、1.36倍,在沪深300前十大公司的持股数量更是公募基金、主动权益基金的1.16倍、3.50倍;从行业看,北向资金在钢铁、机械、家电、银行等板块掌握了更多的筹码。可见北向资金沪深300上有相当的筹码优势,若外资大量流出权重股,有能力在短期内造成市场大幅波动。
当前国内经济处于转轨时期,企业竞争力和增长活力持续改善,国内资产估值具备长期稳定向上的基础。稳定国家主权资产资本定价,吸引全球资本进入中国市场,首先取决于国内投资者对本国核心资产的价值信念,对自身制度、发展道理和民族文化的信心。新估值体系下国内市场参与者需把握核心上市公司定价的安全和有效性。
1.2.构建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估值体系
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是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估值体系。根据二十大报告,“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重要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资本市场发挥着资源配置枢纽功能,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将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引导资源更高效配置:一是突出“人民性”,对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利益的、利于共享发展的商业模式和商业行为给予价值认可;二是强调“协调可持续”,突出对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支持;三是支持“安全与发展”,向能更好融入国家安全大局、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领域和环节倾斜更多资源要素。
综合定价企业价值,重塑估值模型。传统的估值模型分子端重视财务因子,尤其关注利润、现金流等变量的变化,简单套用难以反映出我国市场体制机制、行业产业结构、主体持续发展能力所体现的鲜明中国元素。新估值体系中需摒弃单一的利润价值取向,结合多个因素综合定价:
1)纳入ESG要素:强化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要素在估值体系中的权重,引导市场参与主体在投资决策、公司经营、业务流程中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重视企业社会价值,更好实现收益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机结合。
2)关注政策导向:保持战略思维,重视政策支持对企业基本面的长期影响,对处于不同行业、不同生命周期、不同环节的企业采用多样化估值方式。
3)重视股东回报:“个人投资者高占比+机构化大趋势”是当下A股投资者结构最显著的特征,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股票回购等是中小投资者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重要渠道,也是吸引养老金、保险资金、银行理财等中长期投资力量入市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培育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理念。
02国企重估之路: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双管齐下
2.1.国央企价值再认知
国企上市公司的高折价与其稳定盈利能力相背。相比万得全A指数13.3倍的市盈率水平,当前国企、央企上市公司的动态市盈率仅为9.6倍、 8.0倍,均处于2010年以来10%以下的分位点水平(5.6%、6.9%);从市净率看,当前国企、央企PB分别为1.1倍、0.9倍,处于历史最低区间。2020年以来国企估值处于大幅折价的状态,平均来看国企PE、PB仅为民企的38%、36%。而在资产质地方面,多年来国企ROE水平均高于整体A股和民企,2021年起国企ROE与整体A股的差距有所扩大,国企在对抗特殊情形和经济下行环境中的稳定盈利能力未被市场充分认知。
国企在资源配置中起更关键作用是当前大安全时代背景下的必要选择。国有企业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标识。国有上市公司近半的市值占比体现国企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地位。在经济定位上,国有企业通常在重要资源领域、基础设施领域、尖端产业率先布局和投入,对内确保能源、电力、交运、通信等领域供给的安全和稳定,对外担纲“走出去”,发挥要素禀赋优势融入世界经济。在国家安全诉求提升的时代背景下,国有上市公司的“系统重要性”需获得再认知,引导资源更高效配置。
从财政的角度看,盘活国有资本补充财政收入具有长期动力。数年来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维持地方财政支出,2017年以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对地方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的贡献在90%以上。经济潜在增速下行、人口加速老龄化大背景下,土地财政消减趋势难以逆转,2022年1-11月地方本级的土地出让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已累计下降24.40%、22.80%。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已有意图逐步摆脱“土地财政”,通过国企改革盘活庞大的国有资本,提高经营效率和分红,作为补充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国企主要通过税金缴纳和利润上缴等方式补充财政。2021年国有企业应交税费达5.36万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仅有5170.43亿元。从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看,2010年至今的多数年份中,国有企业(非金融类)资产总额的增速高于应收增速和利润增速,整体经济效益有待提高。疫情前2019年非金融类全国国有企业税后净利润为26318.4亿元,仅占当年总资产的1.13%,2021年国有企业(非金融类)资产总额达到308.3万亿元,若国企资产收益率提高1个百分点,将增加3.08万亿利润收益,约可贡献6430亿元的财政支持。
2.2.国央企估值重塑路径
估值重塑路径之一:国企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央企改革进入提质新阶段,瞄准核心竞争力提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企改革逐渐形成了以若干配套文件为支撑的“1+N”政策体系,改革从局部试点到“双百行动”展开,广泛落地;2020年起,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国企混改、重组整合、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进入快速推进阶段。三年国改行动临近收官,2022年5月27日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为下一阶段央企改革指明方向。《方案》瞄准核心竞争力提升,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旗舰型龙头上市公司,培育一批专业优势明显、质量品牌突出的专业化领航上市公司”。国资委提出试点将上市公司发展质量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该举措将进一步提高央企管理层积极性,强化方案落实。
产业优化上,做优存量与做精增量并举,分类推进上市平台建设。《方案》提出分类推进上市平台建设,“做强做优一批、调整盘活一批、培育储备一批”:①加大优势上市公司专业化整合力度,汇聚优质资源;②调整盘活弱势央企上市公司,2024年底前因企制宜完成调整,聚焦主业和优势领域;③培育储备优质上市公司,支持各类纳入改革试点和改革专项工程的重点企业,以及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布局的企业到相应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央企上市平台的分类建设,将帮助央企上市公司进一步理顺架构,聚焦主业和优势领域,促进整体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创新发展上,深度布局补链强链关键领域,强化科技驱动能力。央企是新型举国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中的牵头力量,从近年国企改革趋势可以看出,中央企业正在逐步实现由单一产品视角向产业链视角转变。根据国资委数据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中央企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粮食安全等产业链领域的卡点堵点,明确重点投资项目近300项,完成投资超过5000亿元,对产业链供应链强链补链发挥积极作用。科技投入上,比较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从行业整体和行业均值看,多数领域上市央企的科技投入仍有提升空间。《方案》提出,2024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科技投入强度原则上不低于市场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经济效益上,提质增效,进一步显现“压舱石”作用。央企改革下一阶段将继续“修炼内功”,推动上市公司在稳产增收、降本节支、资产盘活、科技创新、管理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指标上,中央企业已构建起以“两利四率”[1]为主的高质量发展目标管理。2022年国资委要求央企要努力实现“两增一控三提高”目标,即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速高于国民经济增速,控制资产负债率,提高营业收入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投入。对于上市央企,《方案》进一步提出“力争效率效益类指标进一步提升且优于市场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要求。
估值重塑路径二:市值管理增进市场认同
“让市场更好地认识企业内在价值,这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应有之义”。缺乏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是部分上市央企价值实现与价值创造不匹配的重要原因。《方案》将“增进上市公司市场认同和价值实现”作为未来三年央企改革的重要任务,鼓励中央企业探索将价值实现因素纳入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12月上交所同步制定了《中央企业综合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央企上市公司主动与投资者沟通交流,有望增进市场对央企的了解和认同。
1)强化公众公司意识,主动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方案》要求上市央企建立多层次良性互动机制,如多途径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推动业绩说明会常态化召开、加强与分析师定期互动等,传递公司价值,提升各方投资者对公司战略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同感。
2)合理引导预期,适度运用回购、增减持等手段。当前央企上市公司有68家(占比16%)企业处于破净状态,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等资本运作形成阻碍,政策提倡央企上市公司适时通过回购、控股股东及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增减持等手段来引导上市公司价值合理回归。2018年以来央企股票回购事件明显增多,2022年初至今已发起回购计划共104次,其中92%的计划以股权激励注销和市值管理为目的。
3)优化利润分配,强化股东回报。央企上市公司通常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积极实施分红激励、提高股息率是其吸引投资者、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之一。政策鼓励下,2015年来央企上市公司的分红次数和分红总额逐年增多,年度分红比率中位数稳定在30%-31%之间,股息率中枢上移。《方案》继续表态支持央企“制定合理持续的利润分配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等多种方式优化股东回报”,持续稳定的高分红将成为央企上市公司投资收益中的重要部分。
关注国央企四大投资主线:
1)国家安全力量:国防军工领域;煤炭/油气/电力等能源保障领域;
2)稳经济持续推进:新签高增基建央企板块、困境反转的金融地产板块;
3)数字化与低碳转型: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电网升级、传统产业低碳改造相关板块;
4)科技高水平自强自立:聚焦半导体、高端装备、信创、新材料等自主可控环节。
03风险提示
国企改革推进不及预期;国企盈利不及预期;疫情反复超预期;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海外流动性超预期
[1]“两利”即净利润、利润总额,“四率”即营业收入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
-
上海首批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共26个
12月17日,第四届上海金融科技国际论坛在沪举行,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致辞。在主2023-01-06 15:00 -
中国民航局:今年力争总体恢复至疫情前75%左右水平 力争实现盈
今天从中国民航局了解到,2022年全年,民航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99.3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2.52023-01-06 13:59 -
兴证策略2023年十大猜想:政策将是2023年投资机会的重要抓手
一、海外仍有波折,美股筑底分化 二、国内经济在压力中复苏,政策维持宽松 三、20232023-01-06 13:39 -
李迅雷2023年十大猜想:2023年A股市场指数具备“走牛”基础
猜想一:“否极泰来”:2023年A股市场指数具备“走牛”基础 猜想二:疫后经济修复进程的2023-01-06 13:37 -
招商证券2023年十大预测:天量居民储蓄部分回流权益资产
预测一:A股震荡走高,全年的走势态势类似“N”; 预测二:扩内需政策发力经济温和复苏,A股2023-01-06 13:34 -
中金2023年十大预测:A股和港股2023年有望实现明显正收益,港股
展望一:美国衰退压力加大,中国有望在2023年实现全球率先复苏。 展望二:A股和港股20232023-01-06 13:33 -
最高减价4.8万元,国产特斯拉全线降价!近90亿大资金“跑步入场
早盘光伏板块掀起涨停潮,原因或是这些。 国产特斯拉全线降价 1月6日,据特斯拉中国2023-01-06 13:15 -
机构大加仓名单曝光!机构+游资+主力大手笔抄底果链龙头,电信巨
A股成交日趋活跃,哪些股票被机构盯上? 元旦节之后,A股成交趋向活跃。近几个交易日,A股2023-01-06 13:15 -
可更好预防变异株!康希诺新冠mRNA疫苗新进展…
1月5日晚间,疫苗龙头康希诺(688185)披露了公司与下属公司共同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 mRNA 疫2023-01-06 12:54 -
突然崩了!暴跌17%,超级风暴来袭?抛售2600亿,外资疯狂做空日本国
全球经济再添“衰退阴霾”。 衡量全球经济前景的重要指标,突然遭遇史诗级暴跌。近日2023-01-06 12:54
TOPS
- 一周排行榜
- 一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