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市场正文

什么情况下中小盘有机会跑赢大盘(什么是中小盘和大盘)

2023-03-17 07:39:04 来源:金证研作者:霞路
2023年以来,公募量化指增产品业绩表现突出,获得了投资者的热烈关注,尤其是那些聚焦于小盘股的中证1

  2023年以来,公募量化指增产品业绩表现突出,获得了投资者的热烈关注,尤其是那些聚焦于小盘股的中证1000指数增强产品。

  其中,中小盘的公募量化指数增强基金今年以来有着较好的业绩,是源于小盘股今年以来的优异表现。其次,今年的宏观环境和市场波动等,一定程度上利于那些使用量化策略的基金获取超额收益。

  那么,那些聚焦于中小盘股票的基金,有什么特征?为什么它们能够从中小盘股票的增长中“分一杯羹”?

  一、中小盘指成分股多,具有灵活性、稳定性、成长性

  1、中小盘股成分股多,选股灵活

  以中证1000指数为例,其成分股是中证800指数样本股之外规模偏小且流动性好的1,000只股票,与沪深300和中证500等指数形成互补,能够给量化策略提供更大的选股空间。除此之外,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市值大多数分布在50亿元至200亿元之间,且成分股之间市值差异较小,指数整体受到个别股票波动的影响小

  因此,那些聚焦于中小盘股票的基金,有更大的选股空间。

  2、中小盘指数表现与大盘指数互补

  从历史数据来看,大小盘业绩表现与物价水平呈现一定负相关性。宏观分析预期,2023年国内物价水平将继续维持低位,宏观环境对小盘上市公司盈利有正向影响。

  另外,由于中小市值公司抗风险能力有限,当不确定性增多时,中小盘指数较容易跑输大盘指数;而市场乐观、未来确定性增加时,中小盘指数则有机会跑赢大盘,也就是说2023年的市场环境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小盘指数表现。

  3、市场波动时中小盘指数或能获取超额收益

  如果考虑价值回归的特性,市场波动时或有利于中小盘指数获取超额收益。

  目前,如中证1000等宽基指数的波动率处于历史上的相对低位,且已经持续较长时间,如果考虑“价值回归”,市场波动或有利于中小盘等宽基指数向上回归到其价值,出现上涨,而且,在指数波动越大时,那些专注于成长属性强标的的基金,更容易在量化策略的帮助下获取超额收益

  什么情况下中小盘有机会跑赢大盘?

  从具体的基金来看,截至3月10日,嘉实中证1000指数增强A、富国中证1000指数增强A等基金在今年以来的收益率接近10%,而创金合信量化多因子A等一些更主动的量化基金今年以来的业绩也都超过或接近10%。

  二、怎么挑出合适自己的中小盘股票基金?

  1、从资产配置出发找真正的“中小盘”

  中小盘股票基金并不是一类界限明显的基金,“中小盘”并不是指基金本身的规模,而是说这类基金的投资方向。如果基金主要投资大盘股,那么这只基金就是大盘股票基金,反言之,如果一只基金投资的主要是中小盘股票,那么它就是中小盘股票基金。

  俗话说“船小好掉头”,中小盘股票基金的一个优势在于其投资的股票多数是中小盘股,这有利于基金经理对基金资产的控制,而且相对于大盘股来说,中小盘股票成长性较好,具有一定的增长潜力

  一般来说,基金名称中有“中小盘”字样的基板上是专注于中小盘股票的中小盘股票基金,而基金的招募说明书中也会规定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及投资资产的性质。

  但是,基金经理在管理基金是难免会出现“偏航”,因此,我们可以查看基金的年度、季度报告,或者在天天基金网等网站查询,看看基金投资的股票是不是中小盘股。在实际中,也存在着标注“中小盘”而实际上主要投资大盘股的基金,这种基金可能会误导投资者,甚至让投资者无法达到原本设定的投资目标。

  2、从重仓行业选心仪的中小盘股票基金

  前面我们提到,中小盘股票基金并不是具有某种明显界限的基金,也就是说,中小盘股票基金在持仓上可以偏向不同的行业,比如消费、医疗、新能源等。因此,我们在挑选中小盘股票基金时,除了要看基金持仓股票的“盘子大小”外,还要看看基金持有的股票属于哪些行业和赛道

  在基金名称上,含有“创新”“数据”“科技”的,可能是专注于科技产业的基金,而那些在名称中含有“绿色”“生态”“新能源”等字眼的基金,或许主要投资于环保和新能源产业。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基金并不会在基金名称中体现其重仓的行业,因此我们还是需要翻看这些基金的招募说明书或定期报告,判断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

  什么情况下中小盘有机会跑赢大盘?

  总而言之,相比重仓大盘股的基金,投资于中小盘股的基金虽然更灵活,成长性可能会更好,但其主要的投资标的,即中小盘股票,相比大盘股或许会有更大的波动性,因此中小盘股票基金的风险水平或许会比大盘股基金更高。所以,在投资中小盘股票基金时,首先还是要对基金进行全面了解,对基金经理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投资需要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投资哪一只基金、投多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