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要闻正文

撤材料成为IPO领域的高发现象 44家公司主动撤材

2021-03-26 00:07:37 来源:未知作者:未知
伴随着科创板和注册制改革的推进,监管层针对IPO环节的企业质量把控并未有所松动。记者统计数据发现,自7月初监管层启动IPO核查的近4个月来,亦有不少于44家IPO公司因主动撤材料等原因而“终止审查”,平均每月终止审查项目多达11只。在业内人士看来,监管层对拟IPO企业的抽查与核查正在给一些问题企业的申报闯关带来压力,同时亦有一些IPO项目在自认存在问题的同时,筹划等待创业板等新的注册制改革窗口出现

从7月份以来的撤材料企业分布来看,创业板公司数量占比最多,达19家,其次科创板、中小板、主板分别各有14家、7家和4家;而从行业分布来看,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专用设备制造三大行业的撤材料公司家数最多,各有5家,此外计算机通信、医药制造两个行业也各有4家撤材料企业出现。

“这些行业企业的特点是相对资产较轻,财务的透明程度、可校验性一般,所以可能会在审核环节中面临一些更严格的问询或反馈意见,有的甚至还会遭遇现场检查。”一位从事IPO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人士坦言。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除现场检查原因外,科创板设立也成为撤材料企业集中于当下的另一原因。

“除了检查外,还有科创板设立等原因叠加,因为考虑到科创板的开市和前期审核,堆积了比较多的拟上市企业。”上海一位投行人士表示,“但其中有的公司质量的确一般,而在审核标准从严的口径下,一些科创板公司自觉问题无法解决而不得不选择撤材料。”

事实上,的确有部分拟IPO企业的“撤退”与IPO核查关系不大。例如小米集团8月26日公告撤回去年申报的存托凭证(CDR)发行申请,其原因与其资本相对充足有关。

“目前公司集中精力于业务发展,同时拥有充足资本,经审慎研究考量,决定终止本次主板存托凭证发行。”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

“去年富士康、宁德时代走的绿色通道以及CDR政策,从窗口看发行人确实积极性不高了,但名义上这个政策仍然是有效且具有适用性的。”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对此解释称,“小米停发的原因一方面是在窗口上遭遇了延期,另一方面当前IPO节奏比较快、大单子也比较多,无论是政策面还是发行人都不愿意这些CDR项目在这一时点进行A股IPO。”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