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霸股份靠投资收益净利预增4倍(立霸股份回购)

2023-01-13 11:31:00 来源:长江商报作者:明鸿泽
规模不大的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立霸股份(603519.SH)预计经营业绩迅猛增长。不过,并非主业拉动,

  规模不大的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立霸股份(603519.SH)预计经营业绩迅猛增长。不过,并非主业拉动,而是投资助力。

  1月11日晚间,立霸股份发布2022年年度预告,预计全年盈利5.47亿元,同比增长约4倍。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立霸股份的经营业绩大幅倍增,源于一笔投资。投资3年的拓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拓荆科技”)于去年4月20日登陆科创板,公司获得的投资收益约为4.40亿元。剔除这笔投资收益等,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同比还略有下降。

  实际上,2019年至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有所降低。

  近五年,立霸股份的研发投入基本上没有明显增长,在0.40亿元左右徘徊。与之有一定关系的是,公司毛利率接连下降。

  一笔投资贡献4.4亿净利

  高速增长的经营业绩缺乏可持续性,尽管经营业绩大幅增长,但市场仍然质疑立霸股份持续盈利能力。

  根据立霸股份最新披露的业绩预告,2022年,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7亿元左右,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1.10亿元相比,将增加4.37亿元,同比增长397.95%左右,约为4倍。

  去年三季报显示,立霸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0.74亿元、净利润5.02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6.85%、570.12%。

  对比年度业绩预告及三季报,四季度,公司实现的净利润约为0.4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0.35亿元增长31.43%。

  经营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投资收益。

  2019年,立霸股份投资的基金嘉兴君励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嘉兴君励”)投资了拓荆科技。2022年4月,后者通过IPO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上市之后,拓荆科技的股价攀升明显。去年12月30日,其股价为216.75元/股,较发行价71.88元/股上涨了201.54%。

  拓荆科技招股书显示,2019年12月,IPO报告期内,拓荆科技增资扩股,嘉兴君励、润扬嘉禾、共青城盛夏分别向其增资701.2105万元、623.3158万元、77.8947万元。这是其IPO报告期内的唯一一次增资。

  拓荆科技上市后,嘉兴君励对其的持股比例为5.54%,位列第四大股东。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嘉兴君励成立于2018年8月3日,注册资本1.42亿元,立霸股份持股比例为64.05%,认缴资金为9108万元。

  间接投资拓荆科技,公司预计对2022年的净利润影响金额为4.40亿元。

  综上,投资拓荆科技让立霸股份获得了暴利。

  不过,立霸股份对其按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收益来计算,属于非经常性损益。这是浮动性的投资收益,与拓荆科技的股价波动有关,未来恐难以持续。

  实际上,剔除非经常性损益,立霸股份的净利润只有1.0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9亿元减少288.78万元左右,同比减少2.65%左右。

  因此,立霸股份的盈利能力能否持续,令人怀疑。

  扣非净利四年止步不前

  依靠投资收益,立霸股份实现了经营业绩爆发式增长,实际上,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呈减弱趋势。

  据披露,立霸股份目前主要为国内外知名家电整机企业提供家电外观用复合材料,主导产品分为覆膜板(VCM)和有机涂层板(PCM)两大类,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新品推广和客户服务优势,是国内知名的家电用复合材料主要生产厂商之一。

  立霸股份称,其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客户资源方面均具有优势。公司着力提升新技术、新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每年均推出上百种新品。基于自主研发能力,公司产品的品质、成材率均较高。公司生产过程中的综合成材率目前保持在95%以上。客户方面,公司与美的、海尔、海信、格力、美菱、博西华、LG、三星电子、伊莱克斯、惠而浦、阿里斯顿、霍曼门业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在其采购体系中占有重要份额。

  不过,立霸股份产品仍然较为单一,下游集中于冰箱、洗衣机等领域。此外,研发投入不高,且无明显增长。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0.40亿元、0.42亿元、0.41亿元、0.49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为0.35亿元,同比减少0.02亿元。这意味着,2018年至2022年的五年,立霸股份研发投入整体上或表现为止步不前。

  立霸股份的毛利率、净利率也呈下降趋势。2019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8.57%、10.29%,2020年、2021年,毛利率分别为13.94%、12.49%,净利率为7.36%、6.92%,二者连续两年下降。

  产品单一、研发投入止步不前、毛利率及净利率下滑叠加的结果是,立霸股份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下降。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0.91亿元、1.32亿元、0.96亿元、1.10亿元,明显波动。同期,公司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0.89亿元、1.32亿元、0.94亿元、1.09亿元,加上2022年的预计数1.06亿元,扣非净利润连续四年止步不前,且呈下滑趋势。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