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财经正文

金融科技To B赛程拐点:跳出电商思维,走向服务思维

2021-03-26 00:26:12 来源:金投网作者:网络
有研究报告指出,过去几年是金融科技To B拓荒期。高速发展至今,至少有5000家以上的金融科技公司在输出各类金融科技服务。预计2020年,中国市场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将超过1.97万亿。然而,看似前景广阔的To B市场,却并非一块“好啃的骨头”。受监管风向和市场需求等多因素助推,金融科技To B的赛场已呈现出新的趋势:作为最重要的“买方”,金融机构占据主

有研究报告指出,过去几年是金融科技To B拓荒期。高速发展至今,至少有5000家以上的金融科技公司在输出各类金融科技服务。预计2020年,中国市场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将超过1.97万亿。然而,看似前景广阔的To B市场,却并非一块“好啃的骨头”。

受监管风向和市场需求等多因素助推,金融科技To B的赛场已呈现出新的趋势:作为最重要的“买方”,金融机构占据主导地位,他们的需求将成为市场发展风向标;金融科技企业回归辅助角色,高效匹配机构需求成为其存续发展和未来成长的关键。

在金融科技To B的“荒莽时代”,金融科技企业主要还是以“电商思维”做生意,强调流量和效率。例如头部阵营的BATJ此前通过自身生态体系内的巨大流量完成产品输出,通过简单粗暴的“流量打法”,以极高的效率助力金融机构迅速打开市场。

但流量红利的消失让贩卖流量的玩法在商业上无法持续。“电商思维”过度聚焦以技术提升效率,虽然可以实现规模在短期内快速增长,但忽视了风险管理,对应的数据与风控模型都处于黑箱状态,风险难以把控,容易埋下经营隐患。

更为重要的是,“买方”金融机构的需求已经变化。

“电商模式”下,金融机构对外部流量依赖度较高,自身能力难以提高,已逐渐暴露弊端。当前金融机构正面临更为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一方面是金融机构正面临来自同业、跨业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是强监管进入常态化,不仅要求银行不得将风控等核心环节外包、自身承担风险,还严格限定了放贷利率;经营及合规双重压力之下,银行不得不重视自身风控及金融科技能力的建设,也会对资产质量有更高要求。

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在选择合作的金融科技企业时,已经不会再将流量和规模作为核心指标,而会对合作方的综合实力、合规表现、资产质量进行综合考量,设立较高的准入门槛。此前就有业内人士表示,越来越多的城商行开始希望走到自己兜底的路径上去,并希望合作平台在合作过程中,帮助他们提高风控能力,包括不断积累数据、培养人才等措施。

这意味着,此前借助宽松监管和流量红利获得迅速发展的金融科技结束套利期,“电商模式”已不再行得通,金融科技企业必须向服务性、辅助性的技术服务角色转变。一个明显的例证是,2018年蚂蚁金服计划五年内技术服务占到其营收的65%,而这个数据在2017年只有34%。

行业改弦变道之后,匹配机构能力成长及合规需求,成为金融科技企业存续发展和未来成长的关键。金融科技企业赋能B端比拼的功力除了体现在风控、获客、运营等方面的技术之外,还体现在输出业务能力与经验上,以实现合作双方的合作共赢与共同成长。

以金融科技服务商中腾信为例,在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时,中腾信通过全流程的风控技术辅助服务,将其智能风控体系作为银行现有风控体系的有益补充,助力银行打造专业化、精细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帮助金融机构实现科技能力、风控能力的提升。

中腾信深扎根消费金融行业5年多,对于细分领域和客群有深入理解,对工薪消费信贷为代表的资产管理能力领先于同业,相比扶上马送一程的服务方式,中腾信始终强调“授人以渔”,以多年业务实践积累的获客经验、运营能力为依托,对合作机构来说不仅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还能得到能力上的自我成长。中腾信现已服务包括中航信托、外贸信托、中信百信银行等几十家头部持牌金融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中腾信正探索利用自身的金融科技能力搭建一个连接资金端和资产端的“路由器”平台,将优质资产的筛选能力传导给了更多的金融机构,具体而言是通过对不同资产合作方进行专业筛选,精准高效地将其匹配给不同的合作机构,实现多对多实时精准匹配,促进资金端、资产端、平台方三方的协作共赢。

传统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的融合正在逐步加深,面对B端市场广阔蓝海,金融科技企业只有守正经营,在金融科技领域持续精耕细作,不断适应金融机构的多元化需要,提供真正契合其痛点的解决方案,才能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