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院利用区块链实现“一键立案”
2019年12月4日,是第六个国家宪法日。今年10月28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官宣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了“一键立案”,为第六个国家宪法日献上了一份大礼。在中国法院上链的短短历程中,我们发现有个“一二三”,即“一个规定,两年时间,三地互联网法院诞生”。也就是,2018年9月份最高院发布了《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第11条认可了区块链作为收集、固定和防篡改数据的技术手段,承认了区块链存证在互联网案件举证中的法律效力。“两年时间”指的是从2017年8月份首家互联网法院即杭州互联网法院成立到现在也就两年左右的时间,“三地法院”说的是目前已有了包括北京互联网法院在内的三家加持了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法院。
为探究“一键立案”,记者一行赴北京互联网法院采访了张雯院长。
利用智能合约“一键立案”
“不可思议的法院”来了
当记者一行走进北京互联网法院的电梯时,一块显眼的小屏幕正在滚动播放着宣传片,片头一直亮着“不可思议的法院”,这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好奇。张雯院长看到记者兴趣满满地笑着说:“那我们就从‘不可思议的法院’名称由来说起吧。”
“这是北京互联网法院的诉讼服务大厅,你们看看感觉怎么样?”张雯领着记者来到了诉讼服务大厅。记者发现,法院诉讼服务大厅明亮而空旷,显得十分的“冷清”,只有1位办事人在咨询,这与传统法院的诉讼服务大厅熙熙攘攘的人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张雯告诉记者说,“天平链上线后,庭审时相关人员不用专门跑过来,当事人在家里就能参与庭审。这也是我们作为互联网思维的法院塑造出的具有颠覆性的司法场景。”
谈到此时,张雯院长脸上洋溢着别样的自豪感。她接着说道:“我们的办事大厅非常空,一天也没几个当事人,根据我们每天的统计,来法院进行线下咨询以及线上立案的公众人数,从去年9月9日成立到今年12月9日,15个月间线下来访1995人,算下来,每天来法院的人数不足5人,这的确是一个不可思议之处。”她继续告诉记者,“实际上,我们线上电子诉讼平台上提交立案申请材料的公众人数,有时一天就达1000多人”。
审判质效提高的同时,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审判模式也在打破空间限制,实现“24小时不打烊”的全流程在线诉讼。说到这里,张雯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说,今年9月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有8.54亿,手机网民规模有8.47亿,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张雯称,有的当事人在家里就能参与庭审,甚至有人在咖啡馆里进行,这就是互联网法院的开庭场景,也可以说是另一层不可思议之处。
基于互联网法院的审判模式,北京互联网法院可以说实现了立案、调解、开庭、审判、执行等全流程网上运行,实现了诉讼流程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很明显,这是一个用区块链技术赋能互联网审判模式的全新法院。区块链红利在此已经显现。
原来“天平链”是这么出生的
两大应用场景很吸睛
谈到“天平链”及其名字的由来,张雯院长非常感慨地向记者道出了背后不为人知的一些故事。
“那是在一个平台建设期间的交流会上,现场我们与30多家技术公司交流,逐一听每家技术如何与法院场景耦合”,当时的场景,张雯仍历历在目:“我当时听了4个多小时,最后一位百度的年轻架构师对我讲,您一定要好好听听区块链技术。从那时起,区块链真正进入了我的脑海中。”
张雯回忆道,“后来我们决定要做区块链,需要一家区块链技术企业作为共建单位,但当时响应者不多,因为很多人难以想象区块链技术在司法场景的应用。最后由我方发起,国家工业信息发展研究中心、百度、信任度科技参与组成建设联盟,保障了该项目实操落地。自2018年9月9日上线至今,天平链运行超过一年,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据了解,北京互联网法院“天平链”创新司法应用场景,提供电子证据固化、知识产权确权、追溯防伪、“一键”在线执行立案等服务,有效解决了电子数据信息安全和联合验证、认证等问题,实现电子数据“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使电子证据的存证、取证、认证得以“一站式”解决,极大地提高电子证据的可靠性和证明力,明显提高了审判效率,大大降低了当事人的维权成本,推进了网络空间诚信原则的建立。
对于“天平链”主要应用场景,采访中张雯告诉记者说,北京互联网法院主要发力于两大方面,一是指“智能合约一键执行立案的场景应用”。2019年10月2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率先将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应用于调解书的执行立案,实现了全国乃至全球的首例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一键立案”。通过调解书中约定的履行条件,部署线上合约节点,当事人不再需要按照传统执行立案程序完成申请执行、上传当事人信息和文书等反复步骤,仅需在确认调解案件履行结果并通过智能合约达成条件后,自动触发抓取,实现执行“一键立案”。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实现自动执行,不仅标志着司法区块链智能合约应用的切实落地,更意味着链上数据与链下司法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利用,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岛,进一步释放司法红利,巩固并深化“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二是指“存证、取证、验证的场景应用”。天平链自上线后,截至今年11月30日,作为中央网信办首批备案的区块链单位之一,“天平链”跨链接入区块链节点19个,完成版权、著作权、互联网金融等9类25个应用节点数据对接,上链电子数据超过1000余万条,案件审理过程中跨链验证数据3557条,涉案670件。在涉及的670件案件中,当事人对上链证据真实性均予以认可。
“一键立案”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司法上链需要更多北京智慧
谈到下一步将如何拓展司法上链,如何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的北京智慧,张雯透露道,“明年我们主要做‘天平链’2.0版本的工作,将创新互联网执行模式,探索区块链更多的具体应用场景,将打造‘业务链,管理链,生态链’三链合一的新模式。”
张雯说,首先,在“天平链”规则前置的原则和基础上,法院将探索规则以可视化方式呈现,实现电子证据可视、可管、可控,帮助当事人更轻松地管理证据、随时查看证据状态,增强证据的可信度、权威性,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诉讼服务;其次,探索实现更安全、透明、可控的互联网审判模式,将司法审判全流程、全节点上链,从当事人诉讼材料扩展到整个诉讼卷宗、诉讼行为,提升司法便捷度、权威度、透明度,推进阳光司法机制建设。
“另外,我们想通过上链来做诉源治理,版权上链是重要方向。通过上链锚定证据,有了证据,不争的证据就是不争的事实。如果能在上链前锚定证据,我们法院甚至有可能通过AI虚拟法官,促进双方当事人在‘天平链’上甚至是法院之外解决纠纷,而不是一定要立案。我觉得这可能也是一个颠覆性的打法,通过上链来促进诚信诉讼,从源头上化解纠纷,这是我们想做的事情。”张雯进一步补充道。
除此之外,推动区块链电子数据的标准化研究和制定,也是明年的重点工作。张雯介绍道,北京互联网法院联合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多家专业机构组成司法工作组,邀请信息安全、标准制定、司法鉴定、信息通讯及区块链等方面的技术专家,四次组织接入应用测评标准会,形成90条修改意见,最终形成《天平链接入与管理规范细则》及《天平链接入测评规范》,将司法审判规则前置,防范电子证据认定不当,提高审判效率。
“上述两个规范从系统安全性、电子数据合规性、区块链安全性上对接入的第三方平台进行测评,规范了‘天平链’接入方的资质要求、电子数据的存证规则、接入平台的管理机制、电子数据的使用方式、链上单位的监督审查与退出机制,通过对存证源进行多维度、标准化的审查,有效保护了‘天平链’的上链数据安全与当事人隐私,也将努力为全国司法区块链建设和司法区块链国家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北京样本。”张雯说道。
-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行为 贾跃亭被立案调查
贾跃亭被立案调查,乐视网及第一大股东贾跃亭,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行为,被中国证监会2021-03-26 00:36 -
中卫回应林区污染 对涉事企业已立案调查
中卫回应林区污染,近日,针对中卫美利林业沙漠污染问题,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批示2021-03-26 00:35 -
区块链+金融会带来怎样的大变化?
最近一段时间,“区块链”成为热词。近年来,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受到资本追逐,作为其底层技术2021-03-26 00:35 -
区块链发展需要具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在加速区块链产业化中,又有哪些领域将率先受益?带着2021-03-26 00:35 -
科技是把双刃剑 小心区块链噱头APP
2019年是区块链概念迎来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在区块链概念大火的背景下,也滋生了不少区块链2021-03-26 00:35 -
警惕借区块链之名的炒作与行骗
从幕后走到台前,区块链技术火热背后,另一场“盛宴”却在暗流涌动。炒作数字货币“割韭菜2021-03-26 00:35 -
王思聪资产被查封 正在向法院申报财产
据报道,王思聪于11月4日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1.5亿余元。之后2021-03-26 00:34 -
嘉楠耘智IPO 区块链第一股
“谁会是国内矿机第一股?”这个长达一年多的讨论终于落下大幕:11月21日,伴随着嘉楠耘智CE2021-03-26 00:34 -
智慧药房让看病就诊来得更轻松些
患者到医院看门诊,先在手机上预约挂一个号,按约定的时间,提前15分钟到科室报到。就诊结束2021-03-26 00:33 -
吉药控股风波未断 被立案调查
放弃与修正药业重组不久,吉药控股风波未断。8月8日晚间,吉药控股发布公告称,收到中国证券2021-03-26 00:33
TOPS
- 一周排行榜
- 一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