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财经正文

保障药品供应稳定药品价格 国家坚决打击乱涨价!

2021-03-26 00:40:52 来源:金投网作者:网络
“我们调查了3200多种常用药品价格,大概只有200多种涨幅较大,集中在部分短缺药、急(抢)救药和少数非处方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月22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针对近期药品价格上涨的现象,国家医疗保障局(以下简称“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分析指出,根据我国特点,用药需求主要在临床、在医院。这些用药的价格多数稳中有降,但民众对此感受不深。陈金甫分析说,这200多种涨幅较大的药是日均治疗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有待加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药品短缺监测预警的及时性和灵敏度还有待增强。我们已经建立了覆盖公立医疗机构的短缺药品信息直报系统,但是原料制剂的生产、采购、使用等环节的信息还没有实行联通共享,我们还未能及时收集到药品的停产报告。“比如药厂因为某些原因停产了,一定会造成下游药品的短缺,药厂停产信息我们应该收集到,这样对及时监测预警、及早发现有可能出现短缺的情况非常有帮助”。

曾益新进一步表示,短缺药品采购和储备政策也需要完善。一些地方在采购中过多强调价格因素,以历史价格或者周边地区最低价格来限价采购,导致企业不能保障合理利润,不愿意供应;偏远地区用量小,配送路途远,成本很高,企业不愿意配送……这些都是造成药品短缺的原因。而且短缺的药品多为急(抢)救药等用量小的药品,保供经济成本并不高,但是社会效益极大,所以在市场机制失灵时,需要发挥政府的储备作用,常态性的储备力度要进一步加大。

此外,部分短缺药品的原料药和制剂市场垄断的问题需要加大力度予以解决。目前发现,资本渗入短缺药品市场明显,营销商垄断现象增多,并且有从原料药向制剂等领域蔓延的趋势,成为药品短缺或价格不合理上涨的重要推手。

保障药品供应,稳定药品价格

为了保障常用药的供应,曾益新表示,国家卫健委组织做好重点药品供应保障,积极推动有关方面于7月10日恢复氯法齐明(用于耐多药结核治疗必需的药品)生产和投放;积极协调国内企业扩大阿糖胞苷(用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疗)产能,应对国外停产造成的短缺;指导地方解决硝酸甘油(用于心绞痛的缓解药物)生产难题;制定第三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和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清单。此外,24个省(区、市)明确了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医疗机构尤其是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明显提升。与此同时,还查处原料药垄断违法违规行为,对4种原料药立案调查。

曾益新指出,目前,随着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我国药品短缺矛盾有所缓解,大范围、长期性短缺情况较少,主要为暂时性、局部性短缺。今年各地建议国家应对处置的品种有10余种,每个品种限定在个别省(区、市),不具备普遍性。

国家医保局对于出现的不合理涨价,将约谈敦促企业主动纠正。采取公开曝光、中止挂网、失信惩戒等措施,直至依法依规实施处罚。将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综合运用监测预警、成本调查、函询约谈、信用评价、信息披露、暂停挂网、违法处罚等措施,引导企业合理定价,自觉规范企业的行为。

国家医保局去年组织17种抗癌药谈判,根据新达成的采购价格,有15种药品今年上半年采购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其中9种药品是2018年全年采购量的5倍以上,伊布替尼(用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治疗的药品)是2018年全年采购量的18倍。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