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财经正文

电子烟巨头Juul败退中国 估值缩水超200亿美元

2021-03-26 00:51:23 来源:未知作者:未知
从0到380亿美元估值,这家公司用了3年;从380亿美元缩水至164亿美元,它只用了1年。这家叫作Juul的美国电子烟公司,讲述了一个大起大落的商业故事。Juul曾是电子烟行业的神话。去年12月,它以380亿美元的估值被并购,1500名员工获得总价值20亿美元的奖金。巅峰之后它遭遇滑铁卢。2019年,各种有关电子烟致死和诱导青少年的指控,像雪片般向它袭来。12月,Juul的早期投资者将它的估值削减

实际上,这两家公司分别是Juul天猫旗舰店和京东旗舰店的所有方。也就是说,Juul将其在中国分销的职权交给了这两家代理商,包括在天猫和京东开店。

9月9日,Juul天猫和京东旗舰店正式上线,价格略高于国产品牌,国内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店铺购买。9月13日,两家网店突然下线,15日经过短暂重新上线后,在16日再次下线,从此一直未上线,Juul也未说明原因。

Juul精心筹划一年多时间的入华计划,刚打响发令枪,就遭遇了当头一棒。据外媒报道,Juul的一名发言人曾于9月17日对媒体表示,“我们期待与相关方继续对话,以便我们的产品再次上架。”

国内期待已久的电子烟国家标准,并未如期在10月发布。随着双11的日益临近,大大小小的电子烟玩家,纷纷摩拳擦掌备战双11,打算趁机消化一下积压的库存。这其中,就包括Juul。

但是,国内的电子烟没等来国标,却先迎来了监管。11月1日,电子烟网售禁令发布,引发行业大地震。国内电子烟品牌纷纷积极表态,坚决拥护监管,表示将进行整改。

蹊跷的是,在所有电子烟品牌都在从电商平台下架产品时,Juul却在当天重新上线了天猫旗舰店。

据接近Juul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网售禁令出台当天在天猫上线店铺的行为,Juul的中国区管理团队并不知情,是经销商自发的行为。

当然,这个看似飞蛾扑火的举动,很快就被打脸。Juul的旗舰店很快下架。事实上,在双11到来之前,所有电商平台都下架或屏蔽了电子烟,中国电子烟市场没能熬过双11。

电商渠道彻底被禁。Juul在中国市场遇挫,出师未捷身先死。

败退中国

Juul在中国的业务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为什么产品着急上线,其实还是想用业绩说话,至少在中国打一仗,让美国董事会知道,中国团队还是挺牛的。”一位接近Juul的人士说。

Juul中国区团队需要从美国总部获取更多支持,需要有一场战役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但事实是,他们手中并没有太多好牌。

Juul入华采取了典型的外资打法:先找一家顶级咨询公司负责顶层设计,在当地就地组建本土团队,搭建本土供应链。待本土团队成型,再逐步进行战略的落地执行。具体在中国, Juul将这项工作交给了贝恩咨询,但本土团队的搭建并不顺利。

分销商则承担了具体的渠道拓展和产品销售职能。但从实际效果来看,Juul中国区团队对分销商的管控是不足的,甚至对国情的把握都有所欠缺,以至于会出现在网售禁令出台时上线店铺的行为。

网售渠道被切断后,国内的电子烟玩家纷纷将战火烧到线下,争抢线下渠道。相比本土玩家的灵活和敏锐,Juul的动作要迟缓太多。直到现在,Juul在中国只开设了一家线下体验店,位于南京苏宁慧谷。

Juul体验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店铺由Juul经销商所开,他们在今年拿到了Juul在中国大陆销售的代理权。本来销售的阵地是放在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11月的网售禁令出台后,他们才在线下开了一家体验店。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