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财经正文

电子烟巨头Juul败退中国 估值缩水超200亿美元

2021-03-26 00:51:23 来源:未知作者:未知
从0到380亿美元估值,这家公司用了3年;从380亿美元缩水至164亿美元,它只用了1年。这家叫作Juul的美国电子烟公司,讲述了一个大起大落的商业故事。Juul曾是电子烟行业的神话。去年12月,它以380亿美元的估值被并购,1500名员工获得总价值20亿美元的奖金。巅峰之后它遭遇滑铁卢。2019年,各种有关电子烟致死和诱导青少年的指控,像雪片般向它袭来。12月,Juul的早期投资者将它的估值削减

中国市场陷入僵局,美国却后院起火。

在美国大本营,Juul正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Juul原CEO凯文·伯恩斯已经在9月离职,奥驰亚前高管克劳斯(6.380, 0.00, 0.00%)·威特接替了他。10月,Juul发生高管大更迭,CFO和其他3名高管被更换,同时传出将裁员500人。在美国最受欢迎的调味电子烟,已经被Juul停售,接受FDA审查。

“中国业务停止扩张的直接原因,是必须先把美国的事情搞定,这样才知道美国以外的市场,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一位接近Juul的人士对记者说。

中国市场不是Juul当前的优先级。“在当前阶段,中国市场做好了不会加太多分,但如果做不好,那一定是减分的。”“这是一个完整的story,美国总部需要各种观点去支撑这个格局。”这名人士表示。

品牌和舆论是一把双刃剑。

美国接二连三的电子烟相关致死案例,以及国内愈发严格的监管落地,让电子烟的创业环境一时风声鹤唳。来自政府层面的打击,以及大众层面的质疑,让电子烟市场雪上加霜。一位电子烟创业者直言,“过去,在国内提到Juul是加粉的,但现在一定是掉粉的。”

在中国市场,Juul还要面对来自以悦刻为代表的本土玩家的强势进攻。

成立仅两年的RELX悦刻电子烟,已经在中国市场打下了半壁江山。据悦刻方面透露的数据,截至2019年8月,悦刻的市场份额高达60%。它的创始人汪莹,曾任Uber中国杭州总经理,后升任中区总经理,在Uber入华时打过仗立过功,深知外资进军中国市场的玩法。

今年7月Juul即将入华的消息传开后,汪莹在朋友圈表示:“其实悦刻在产品、研发、社会责任上从来不输外国企业。大家既然都让我‘保家卫国’,那我就真诚说一句:Uber的亲身经验教训告诉我,主场作战会更尽兴,更能淋漓尽致发挥!”

在产品层面,Juul最大的技术创新——尼古丁盐技术,在中国并未获得专利。一位资深电子烟烟油专家告诉记者,“尼古丁盐”是尼古丁跟有机酸结合的产物,这是一项传统技术,只不过Juul将之命名为“尼古丁盐”,并在电子烟产品中做了规模化应用。但从技术层面而言,它没有创新性和新颖性,所以无法在中国进行专利申请和授权。这意味着,其他玩家都可以在中国使用这项技术。

显然,进军中国市场,Juul要学的还很多。

在12月的国际电子烟展销中心上,悦刻、雪加、小野、火器等头部品牌都将产品摆上了货架进行展示。Juul也参加了这次展览,但Juul的货架空无一物。一位现场的工作人员透露,“他们内部政策没捋清,没上他们的货。”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