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进退留转中,资本市场隐藏着怎样的配置“密码”?
精彩观点
■在2023年“复苏”引擎中,消费、科技、周期三个大类行业更具配置优势
■消费板块中,可选消费盈利向下,但部分稳定类消费机会突出,不受政策影响的大众必需消费品尤其值得关注,如大众医疗健康、农业和食品、汽车等子行业
■科技板块整体风险偏好较低,建议重点关注政策逆周期发力方向,如新基建、新能源(风光储)、军工等子行业
■周期板块,逆周期政策下有降息预期,有色、化工等工业品通胀趋于缓解,而能源类消费品通胀相对仍然较高,比较看好地产、石油、煤炭等细分子行业
以上是中欧基金在2023年投资机会展望时的精彩观点。
查理·芒格说,“如果不是早已做好充分准备,当机会出现的时候,你根本没有勇气去抓。 ”
如何抓住2023年的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中欧基金强调,2023年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中国经济有机会更快地重返增长轨道。
展望2023年,“衰退”是笼罩在全球总体经济头上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不过,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中国经济有机会更快地重返增长轨道,增长新动能很可能来自足够规模的内需增量——随着我国消费实力的崛起,“内需弱、外需强”将走向“内需稳、外需弱”。那么,在新一轮的进退留转中,资本市场隐藏着怎样的配置“密码”?
01
通胀高位回落,加息周期步入尾声
美国通胀已经高位回落。
在通胀持续高温的压力下,2022年美联储经历了极为陡峭的加息路径:自去年3月以来美联储年内先后7次加息,累计加息425个bp,最终将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从0附近提升到4.5%左右,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随着通胀放缓和经济下行,希望经济“软着陆”的美联储立场有所软化:12月美联储加息50bp,较此前连续4次加息75bp的力度而言,已实际上放缓加息步伐。
对国内经济来说,外需衰退带来的出口增速回落难以避免,生产和制造业亦有所放缓,因此亟须扭转当前预期较弱、内需不足的局面,提振内需迫在眉睫,包括疫情后,提高基建项目落地效率,加快制造业、医疗服务、汽车)等内需行业景气回升。
从配置角度来说,仅就股市来说,在2023年的“复苏”引擎中,消费、科技、周期三个大类行业更具配置优势。具体来说,消费板块中,在“衰退”状态下,可选消费盈利向下,但部分稳定类消费机会突出,不受政策影响的大众必需消费品尤其值得关注,如大众医疗健康、农业和食品、汽车等子行业。科技板块整体风险偏好较低,建议重点关注政策逆周期发力方向,如新基建、新能源(风光储)、军工等子行业。而周期板块,逆周期政策下有降息预期,有色、化工等工业品通胀趋于缓解,而能源类消费品通胀相对仍然较高,比较看好地产、石油、煤炭等细分子行业。
03
最好的“全球化”与最坏的“逆全球化”
全球化是一种充满效率的配置过程。随着中国进入全球体系,低端制造向中端制造转型,体现为推动技术进步。从趋势看,全球通胀下行,中国进行资本投入,西方进行科研和军事投入。从周期波动来看,全球通胀跟随中国的资本开支周期波动:2002-2010年,中国加杠杆投资,全球通胀;2011-2020年,中国去杠杆减产能,全球通缩;从2020年开始,全球化继续推进有可能遭遇两种情况,即最好的“全球化”和最坏的“逆全球化”。
最好的“全球化”状态下,效率和收入提升,温和通胀,中国产业升级:其一,以汽车、新基建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从中端向高端转化,推动水风光核技术进步,全球通胀中枢进一步下降;其二,中国进入新一轮资本开支高峰,带动全球通胀周期性上行,约从2021年持续到2030年,能源价格上涨;其三,能源国、制造国、消费国都受益于技术进步带来的收入提升,进一步带动正向循环;其四,也许从2030年开始,中国新的资本开支周期转为去产能和杠杆,再进入全球周期性的通缩;其五,西方在与中国的制造业竞争中失去优势,中国大国崛起。
“全球化”对行业的启示非常清晰:2002-2010年,低端制造向中端制造(老基建)转型,金融地产的黄金十年;2011-2020年,转型成功,居民收入提升,开启消费升级的黄金十年;2021-2030年,中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型,先进制造(汽车、新基建)的黄金十年;2030-2040年,转型成功,居民收入提升,消费再升级的黄金十年。
而“逆全球化”的后果可能包括效率低下,中国通缩+海外滞涨,最终进入萧条等。在“逆全球化”思潮中,中国市场与西方市场之间出现有限度的割裂,如提高准入标准、关税、碳税,反垄断变本加厉,中国资本开支只能有限地输出到全球市场,海外供给不足,导致能源价格大幅上行;能源国受益,但制造国无法发挥规模优势,消费国无法获得低成本商品,整体收入提升受阻,进而难以产生正向推动,造成全球滞涨。由此中国消费市场与西方进一步割裂,中国资本开支过剩,国内资本品和能源跌价;海外资本开支被迫增加,效率低成本高,海外能源价格高企。这意味着中国通缩与海外通胀并存,全球收入增长受限,消费不足,制造端各自为政,形成区域市场,内部供应过剩,最终造成全球通缩萧条。
但最终,现实的全球发展将在最好的“全球化”与最坏的“逆全球化”这两个极端情况之间找到介于中间的路径,全球未来通胀和流动性状态或将表现为:国内先进制造逐渐走向过剩,国内通缩,货币和财政将保持宽松;海外产能不足将持续通胀,加息降低需求,海外滞涨,货币政策将过度紧缩,财政空间较小。
“冬天从这里夺走的,春天都会交还给你!”
-
天融信在云计算领域中标
近日,中国广电黑龙江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智慧广电固边项目基础云平台建设》中标结果2023-01-27 12:00 -
建工修复连续第9次入围行业领先企业榜单
在日前举行的“2022(第十六届)固废战略论坛”上,建工修复凭借在土壤修复领域核心竞争力和2023-01-27 12:00 -
《满江红》票房破21亿,欢喜传媒又笑了!《流浪地球2》出品方已
随着兔年来临,春节档电影终于在大年初一上映。 截至目前,春节档头部影片已逐渐清晰,《2023-01-27 10:06 -
以大为美要歇歇了
A股将于1月30日(下周一)恢复正常交易。以史为鉴,梳理过去20年春节后A股走势发现,节后大概2023-01-27 10:03 -
平安健康评级获A级
近日,根据MSCI发布的ESG最新评级,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简称:平安健康;股票简称:平2023-01-27 09:00 -
2022上海共1900余家企业在RCEP项下享惠出口货物6.88万批次
据“浦东发布”微信公众号1月5日消息,上海鼎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近日在单一窗口企业端为2023-01-27 09:00 -
新共识渐成
截至1月20日A股收盘,2023年短短14个交易日里,北上资金已累计净买入1125亿元,相比于去年全2023-01-27 08:45 -
今年经济将温和复苏,A股有望迎来新一轮长期牛市起点
劫波渡尽,拨云见日。在一片忐忑与期许交织、彷徨与寄望互融中,我们告别了2022年,迎来了崭2023-01-27 08:45 -
外资新动向!近期不仅买消费金融 国外消费金融
2022年11月以来,外资大幅回流以食品饮料和银行为代表的大消费和大金融板块,推动本轮“核2023-01-27 08:15 -
“软着陆”信心重返市场,纳指标普反弹,特斯拉股价“炸裂”!大规
美股方面,尾盘三大指数集体刷新日高,最终,最近三日内首次集体收涨。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涨2023-01-27 08:00
TOPS
- 一周排行榜
- 一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