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要闻正文

最大IPO来了! 啤酒界巨无霸百威估值或达700亿美元

2021-03-26 00:26:42 来源:网络作者:佚名
港股最大IPO来了,估值或达700亿美元(4822亿元)。近日,百威亚太控股有限公司披露通过港交所主板IPO上市聆讯后的更新后招股材料。这意味其不久后将登陆港股市场。5月10号,百威亚太控股曾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申请书,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为联席保荐人。据媒体报道,百威亚太此次募资金额预计会在50亿美元至70亿美元之间,此前投行曾给予百威英博亚太业务的估值为700亿美元。因此,百威亚太也可能成为

港股最大IPO来了,估值或达700亿美元(4822亿元)。

近日,百威亚太控股有限公司披露通过港交所主板IPO上市聆讯后的更新后招股材料。这意味其不久后将登陆港股市场。

5月10号,百威亚太控股曾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申请书,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为联席保荐人。

据媒体报道,百威亚太此次募资金额预计会在50亿美元至70亿美元之间,此前投行曾给予百威英博亚太业务的估值为700亿美元。因此,百威亚太也可能成为近年来香港规模最大的IPO之一。

不过,百威英博方面表示,此次IPO仅仅会上市少数股权,并将视估值和市场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

啤酒界巨无霸来了

公开资料显示,百威英博总部位于比利时鲁汶,是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商,全球啤酒市场占有率超30%,各地所拥有的啤酒牌子逾500个,包括百威(Budweiser)、Becks及Corona。

百威英博在墨西哥和南非次级市场上市,并以美国存托凭证形式在纽交所上市(纽交所代码:BUD)。

此次拟上市的百威亚太是百威集团的附属公司,而且在上市后仍将是百威集团的附属公司,其主要专注于亚太地区多品牌啤酒的生产、进口、分销及销售等。

GlobalData的数据显示,2018年,百威亚太在中国以啤酒销售额和销量计排名第一,并以啤酒销售额及啤酒销量计在快速增长的高端及超高端类别合计排名第一。

2017年、2018年,百威亚太的销量分别达101.99亿公升、104.27亿公升。

这样的销量也让其业绩节节攀升,同期百威亚太2017年、2018年收入分别达77.9亿美元及84.59亿美元;年内溢利分别为10.77亿美元及14.09亿美元。

目前百威英博在亚太地区拥有超过50个啤酒品牌,包括全球品牌百威、时代及科罗娜,以及旗下多个跨国品牌和本土品牌,如福佳、凯狮、Great Northern、哈尔滨及Victoria Bitter等,排名前五的市场包括了中国、澳洲、韩国、印度和越南。

毛利率远超国内啤酒上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百威亚太2018年的毛利率达55%,明显高于我国啤酒上市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

这么高的毛利率主要是由于其在高端和超高端领域占优。

目前,亚太地区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及城市化等宏观经济因素正引领消费者偏好转向更高端的啤酒类别及高价啤酒。

百威亚太正利用这种趋势实行高端化战略,引导低成熟度及中成熟度啤酒市场的消费者作出升级消费,凭借高端及超高端类别品牌贡献绝大部分收入,百威处于有利位置。

在中国市场,百威亚太以啤酒销售额计也是第一,高端及超高端类别一直为增长重点,超过整体啤酒市场增长。其中,高端及超高端类别的消费量占比由2013年的10.9%上升至2018年的16.4%,且,中国超高端啤酒的价格接近是实惠啤酒价格的11.6倍。

对于消费流行趋势,百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

百威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基于质量及价格将啤酒产品分为三类:高端及超高端品牌、核心及核心 品牌及实惠品牌。每个品牌均服务于独特目的,具有特定市场定位,并在品牌下提供产品细分,以吸引不同的消费群及使用不同的价格策略。

2017年,百威亚太在中国的销售收入为45.8亿美元,同比增长7.3%,2018年同比增长8.3%。按销量计,2018年,百威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为16.4%,仅次于华润和青岛啤酒。而在高端及超高端啤酒领域,其市场份额达到46.6%。

中国是最大的啤酒市场

据GlobalData数据,中国的啤酒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在2018年中国的啤酒消费量达到了488亿升,占到了全球消费量的25%。

此机构还指出,在2013年至2018年啤酒消量下降后,受宏观经济及行业因素推动,中国啤酒市场预期于2018年至2023年恢复增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但2018年中国的人均啤酒消费量为35升,而同期美国、巴西、墨西哥分别为71升、60升和74升。

而目前中国啤酒市场可谓群雄逐鹿,已从高度分散化过渡至相对整合,前五大酿酒商占2018年啤酒市场总量的70.4%。按照消费量计算,2018年华润雪花市占有率排名第一,市占率达23.3%。

招股书显示,百威英博在亚太地区酒厂62家,其中中国拥有35家酿酒厂,显然,中国是其亚太地区业务的核心。

而百威最早进入中国市场是在1995年,其收购了武汉的中德啤酒厂。但由于当时的中国啤酒产业地域性很强,竞争激烈,外资想要分一杯羹是难上加难。

一开始,百威也是接连遭遇滑铁卢,直到2001年,武汉百威才实现首次盈利,销量仅20万吨。

但同年WTO给外资带来了转机,百威改变策略、卷土重来。此后,其并购的脚步从未停下。通过不断的并购,百威在中国市场上快速渗透了江浙一代以及东部沿海地区。

一位业内人士提到此次百威亚太的上市对中国啤酒行业的格局不会造成太大的变化,不过百威亚太在高端啤酒方面的进一步布局还是会对其他品牌造成一定的压制。

上市或为缓解债务压力?

实际上,从财务数据来看,百威亚太并不差钱,此番其港股IPO是为何?

值得一提的是,百威亚太业务也是百威英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财务数据来看,百威英博在2017年、2018年经营利润分别为16.38亿美元、19.66亿美元,而百威亚太分别为其母公司贡献了65.75%、71.67%的经营利润。

外界认为,百威英博将其分拆上市,意在借此降低自身因一系列收购带来的财务杠杆。

众所周知,百威英博的成长史,称得上是一部全球并购扩张史:

2004年,百威英博斥资100亿美元的巴西并购让其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集团,占世界啤酒市场份额11.5%;

2008年斥资520亿美元收购了世界第三大啤酒集团安海斯-布希,从此称霸美国啤酒市场;

2016年,百威英博斥资1040亿美元收购世界第二大啤酒商萨博米勒(SABMiller),这使得其成为全球啤酒绝对的巨无霸。

但收购的另一面则是巨额资金压力。

2018年,百威英博的资产负债率达67%,而资产中商誉占比高达57.2%,若扣除商誉后,资产负债率高达158%。

而百威亚太截止2018年底商誉也达到131.54亿美元,商誉及无形资产占总资产高达51%。

尽管百威英博已经采取一些列行动用于缓解资产负债压力,但明显还不够。

同时,百威英博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2017年,其股价最高曾达到119.908美元,但后一路跌至63.73美元,接近腰斩。尽管目前其股价已回升至90美元附近,但1525亿美元的市值相较于其高峰期的2000亿美元,已跌去近四分之一。

有分析认为,将高溢价的亚太业务分拆上市,套现部分股权用于改善资本结构是缓解利息压力的一个好办法。

但今年3月,百威英博CEO薄睿拓在回应亚洲业务IPO的传闻时称:“如果百威英博会考虑拆分业务上市的话,更大的原因是为了创建一个平台,以推动未来的并购,以及打造一个本土龙头。”

而此次百威亚太在申请书中也表示,将“继续进行亚太地区区域并购”。或许,百威英博的版图还将更进一步。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