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花清瘟“惹事”,监管告诫将严打,断货涨价风波又起,以岭药业股价强势涨停

2022-12-08 11:11:06 来源:金融投资报作者:陈雨禾
近日,一款含有连花清瘟提取物的口罩专利火了。根据专利描述,由于无纺布本身含有连花清瘟提取物成分,因此

  近日,一款含有连花清瘟提取物的口罩专利火了。根据专利描述,由于无纺布本身含有连花清瘟提取物成分,因此用它做出来的衣物、医用防护品均可以缓慢挥发出连花清瘟提取物的中药成分,有利于在人们生活中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与“连花清瘟口罩”一起成为舆论焦点的,则是“有药店连花清瘟单盒卖百元”、“药店连花清瘟大幅涨价,监管告诫将严打”等有关断货涨价的话题。这也令前不久因类 似 情 况 登 上 热 搜 的 的 以 岭 药 业(002603)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断货涨价传言不断

  有网友爆料称,原价30元左右的连花清瘟胶囊,在部分网店价格涨到了四五十元;有报道则显示,同样30元左右的莲花清瘟,在部分药店被买到逾100元的高价,价格涨幅超两倍。

  随着此类消息发酵,部分社交平台上“有药店连花清瘟单盒卖百元”、“连花清瘟线上线下差价50元”、“连花清瘟胶囊涨价超3倍”、“药店连花清瘟大幅涨价,监管告诫将严打”等也相继成为热门话题。

  金融投资报记者搜索发现,网上确实有价格较高的连花清瘟胶囊在售卖,但也有原价药品可以购买。而关于连花清瘟在部分地区断货的说法,似乎也并非空穴来风。

  记者实地走访成都多家药店发现,当提及连花清瘟相关产品时,店员基本都是秒回“卖完了”,而回复中最晚卖完的时间是在12月6日。不过,大多数药店工作人员也强调称,其他相关药品,如抗病毒、板蓝根、蒲地蓝等货源都十分充足,现场可以直接购买。

  药企、流通商保供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近期曝出的断货、涨价等问题,12月6日晚,连花清瘟生产企业以岭药业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近来连花清瘟供货价格保持稳定。如果消费者发现个别终端出现涨价情形,请及时向当地相关部门进行反映。目前公司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扩大生产,全力保障市场供应。

  而在扩产消息放出后次日,以岭药业股价再次涨停,截至12月7日收盘,公司股价报49.12元,涨幅10.01%。

  除生产企业外,不少流通商近日也发布了相关数据,并表示在加大力度保障供应。

  京东健康表示,会对销售数据实时监控,以保证医药健康物资及时、供应保障和价格稳定;此外,会为广大用户提供24小时免费在线药事咨询,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为居民提供免费用药指导。

  阿里健康表示,近期疫情相关药品和抗原自测试剂、N95口罩等搜索量大幅增长,阿里健康大药房和天猫健康正在联动商家品牌、生产企业、物流供应链等,增加健康防疫物资供应,全力保障用户需求。

  事实上,对于供应问题,各地监管部门早已出手。

  据报道,北京市药监局为了满足市民的购药需求,北京市每日投放市场的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囊共40万盒左右,优先面向开设在居民社区、超市内等人流密集、销售能力强的药店,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货,并将逐步扩展至北京市所有药店。

  广东省药品监管局表示,近日广东批发企业分销到全省5.5万家零售药店的感冒类药品每天约有360万单位盒,超过近日爆发式最高需求量,全省感冒类药物供应充足,市民无须盲目囤药,用药需要听从专业医师和药师的建议。

  打击乱象 监管加码

  对于市场关注的乱象,人民网近日发布评论指出:值此关键时期,坐地起价,趁火打劫,往小了说是给民众添堵,损人利己;往大了说是让消费者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和被剥夺感,给社会添乱。商家必须恪守法度,明白合法经营的界线。商家在商言商,追逐利润实属正常,但不能见利忘义,置法律法规不顾,置商业伦理不顾,置大众情感不顾。处罚无良商家并非目的,而是要通过维护法律尊严,发挥震慑作用,维护市场秩序,最终稳定人心。

  对于近期受到关注的药店涨价等问题,浙江、四川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在打击力度上加码。

  以成都为例,相关部门介绍称,成都目前感冒及“四类药品”(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类药品)总体供应充足,有极少数品种因短期爆发式销量增长,导致个别区域供需失衡。

  市场监管部门高度关注相关药品价格变化,对行业开展提醒告诫,对违法线索加强调查,要求全市药品零售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管理,严格执行明码标价规定,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或收取未标明的费用,不得有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加大价格监管及执法力度,市民朋友一旦发现相关违法行为,可以拨打1234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

  此外,关于市民的具体用药方面,也有多地相关部门发出了提示。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建议,秋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如果症状轻微,建议多休息、多喝水等待自愈即可,不要自行盲目服药。如果症状严重,特别是发高烧,要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市民可以到药店凭处方或者由执业药师根据病情推荐,适当在家中配备对症药物,但不必跟风囤药。家庭非理性地大量囤药和自行用药存在安全用药风险,药品长期存放也容易过期。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强调,不要轻信网传的“吃药顺序图”、“囤药清单”,更不能自行混搭吃药,要按医嘱、处方或说明书对症服药。用药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或者导致伤害事件的,应及时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