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财经正文

民办教育与公立教育 两者有公平吗?

2021-03-26 00:40:36 来源:网络作者:佚名
九月开学季,点开手机的新闻应用,头条里最多的是各类夸张和铺张的教育类新闻;翻看微信朋友圈,高收入家庭的小孩背着书包上高端民校的相片在刷屏。不必讳言,只要花得起,帮孩子挤进一家可以提高进名牌大学机会的民校,是很多家庭的首要大事。至于花不起钱的,黯然上公校是唯一选择,也不会有太多媒体关心。值得担忧的是,仅余的那点教育公平,可能正是如此被一步步蚕食。诚然,民办教育是一个很庞大的产业。8月底北师大发布的《

不妨说得直白一点:只要家长交得起高端民办的学费,本来由公校生激烈竞争的顶级大学学位,就有机会相对容易地成为贵公子或贵千金的囊中物。

与普通民办学校为了满足随迁子女基本教育需要迥然不同之处在于,高端民办的实质其实是在千军万马过的考试独木桥中为你找机会插队。这可能也很好地解释了新学年参加迎新大会的“双一流”高校教师的普遍感觉:中小学均为公校背景的新生正急速成为少数。一个难以回避的趋势是:当民办教育规模越大,教育可能会越来越不公平。

往纵深思考,教育公平受损,不但长远影响公校学生成长发展的公平机遇,同时也可能在中短期拖低本可由中产阶层支撑的内需。这从教育支出在GDP中的占比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当下的公共教育开支已经做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占GDP的4%”的承诺,随着民校收入规模即将破5亿,教育的总投入会在未来几年内上探GDP的一成。当中产家庭的财力,在还房贷、送老人住养老院自费床位和预防大病时的自费部分之外,还得在子女上民校上大量耗费积蓄的话,这个阶层的消费力还能靠什么维持?

故此,无论是从教育公平,还是从藏富于民撑起内需的角度看,未来教育投入的增加,都有必要以让中等收入家庭子女回归公校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目标。不妨回首初心,当初推动民办教育的重要初衷是引入更多资源改善条件,例如提高教师的待遇、让随迁子女有书念。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