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快讯正文

稳增长刻不容缓

2022-12-27 17:39:03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作者:廖宗魁
11月经济主要指标均明显下行,四季度经济可能会跌破3%,稳增长已经刻不容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扩

  11月经济主要指标均明显下行,四季度经济可能会跌破3%,稳增长已经刻不容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扩大内需、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

  廖宗魁/文

  受到疫情的扰动、房地产的下滑和外需的萎缩等多重因素的冲击,11月中国经济再度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2.2%,比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9%,比上月回落5.4个百分点;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3%,比1-10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面对不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稳增长已显得刻不容缓。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宏观政策上,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经济全面承压

  2022 年受到疫情的反复扰动,在各经济部门中消费的表现最弱。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1%,前11个月中有5个月都出现了负增长,分别出现在疫情的两个冲击高峰期3-5月和10-11月。

  申万宏源证券认为,11月消费低于预期主要有四个原因:其一,疫情导致餐饮收入和限额以下商品销售及必需品偏弱;其二,新能源汽车在2023年补贴退出的预期下,居民已经在此前数月集中释放了购车需求,当前接近年底,汽车销售增速连续两个月快速下滑;其三,地产竣工偏弱对地产后周期的可选商品消费形成拖累,比如11月家电销售同比下降17.3%,建筑装潢材料同比下降10%,家具同比下降4%;其三,多个电子产品主产地由于疫情防控导致生产受到暂时性冲击,影响了对应的零售,11月通讯器材销售同比下降17.6%。

  就业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虽然11月全国的调查失业率仅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但大城市的就业压力要更大。11月大城市的调查失业率为6.7%,比上月大幅上升0.7个百分点,大城市的就业压力甚至超过了2020年上半年疫情刚爆发时的状态。

  展望未来,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疫情的影响将大幅减退,消费的复苏将是大趋势。但消费能恢复到多高,很大程度上短期仍取决于政策的发力程度和地产的企稳情况,中长期则取决于人们的消费信心能否恢复。

  纵观2020年以来几次疫后消费恢复的情况看,都与疫情前的水平有不小的差距。比如2020年的疫后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最高仅恢复到5%,仍明显低于2019年8%左右的水平;2022年三季度的疫后复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最高只恢复到5.4%。

  当然,2022年的消费低迷还受到了房地产下滑的影响,导致整个地产后周期的消费都受到了冲击。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地产能够企稳反弹,是有助于整体消费的恢复的。

  一根被压弯的弹簧,如果很快就松开,它就能迅速的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如果这根弹簧被持续一直压了很久,弹簧的机能就会发生永久性改变,即便是松手之后也回不到最初的状态了,而且弹力会大不如前。现在的消费就有点像一根被疫情压了三年的弹簧,它自身的恢复能力可能已经遭到了一定的破坏。

  正如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近期指出的,疫情对居民和大量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已经造成了很大的损伤,即便是经济活动恢复正常,这些伤疤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修复。

  工业也延续了下滑趋势,11月2.2%的工业增长仅仅略好于4月、5月的水平,是年内的第三低位。一方面工业生产端受到疫情的干扰,另一方面需求的走弱也对工业形成拖累。郑州、广深等电子产业链较为集中的地区受疫情的影响较大,判断,虽然疫情防控政策有所优化,但未来几个月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仍可能延续,叠加外需的回落,将四季度GDP增速预测下调至2.5%,2022年全年GDP增速预测下调至2.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增长

  鉴于当前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给出了较强的稳增长信号,并提出了重点的发力方向。

  在宏观政策方面,此次会议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相比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要更加积极。而且此次会议还强调要“加强各类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2022年的稳增长政策也在多个时点发力,但整体效果似乎是低于市场预期的,一个重要的痛点就是,各类政策可能没有能够形成合力。比如货币政策释放了不少流动性,但都没有形成宽信用的效果。未来稳增长政策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形成合力,打通政策传导上的阻碍。

  在财政政策上,此次会议强调要“加力提效”,这与2018年和2019年经济下行时提出的定调相同,而且还指出要“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广发证券判断,赤字率可能会小幅提升,专项债有望维持较为积极的规模,财政贴息政策也会得到重视,财政贴息在实践中一般会和产业政策相结合,比如对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进行贴息。

  在货币政策上,此次会议强调要“精准有力”。浙商证券认为,2023年的货币政策在总体稳健的基调下,更加强调结构性发力,即精准滴灌、定向支持。2023年总量性的货币宽松工具如全面降准、降息较难出现,货币政策将以结构性调控为主。

  此次会议提及了六个方面的具体经济工作,其中第一个就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可见在未来外需放缓的背景下,如何扩大内需已经成为稳增长、稳就业的抓手。正如上文论述的,消费是疫后各经济部门复苏最弱的,所以此次会议也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并提及了几个扩消费的场景“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东吴证券认为,在2023年的政策中,消费的优先级高于投资,而居民消费的大头短期看“买房和买车”,长期则看“养老”。房、车在居民支出中的体量大、弹性足,是短期稳定消费的最有效抓手,预计2023年房贷利率仍会下调,相关减免税收政策有望继续。养老消费作为统筹当前和长远的重要结合点,短期内对经济的拉动较为有限,但伴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中长期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在房地产方面,此次会议对当下房地产的三大焦点问题都有定调。其一,在房企端,此次会议提出要“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实际上,近期各监管部门已经出台了“三支箭”等一列化解房地产企业流动性风险的政策。

  其二,在地产需求方面,此次会议强调“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未来可以考虑下调二套房首付比例以支持改善性需求,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以支持首套刚需,对低收入家庭和应届毕业生的租房支出给予适当补贴,放开二线城市的外地首套购房限制,降低交易税费等,改变此前过严的限购限贷措施。

  其三,对于中长期的房地产发展,此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也就是说,过去房地产采取的高负债、高杠杆模式将一去不复返,目前的政策除了化解地产供给、需求端的矛盾,更重要的是推动中长期房地产业向新模式转型。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