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市要闻 > 财经正文

车市寒冬下 零部件企业跟着整车厂一块儿承受压力

2021-03-26 00:36:59 来源:金投网作者:网络
目前我国共有10万家左右的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链企业,其中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为1.3万家,小、零、散的“游击队”式企业仍在我国零部件行业占据大半江山。 中国零部件企业应该“以变应变”,在研发及国际化层面下功夫,以此实现结构性的优化,并保证在持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能够与外资零部件企业展开竞争。 车市寒冬仍在持续,整车企业所承受的压力,部分转嫁给产业链上的零部件企业。10月29日,华域

目前我国共有10万家左右的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链企业,其中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为1.3万家,小、零、散的“游击队”式企业仍在我国零部件行业占据大半江山。 

中国零部件企业应该“以变应变”,在研发及国际化层面下功夫,以此实现结构性的优化,并保证在持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能够与外资零部件企业展开竞争。 

车市寒冬仍在持续,整车企业所承受的压力,部分转嫁给产业链上的零部件企业。

10月29日,华域汽车(24.820, -0.46, -1.82%)公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报,该报告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华域汽车的营业收入约为1055.96亿元,同比下降11.1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称“净利润”)则为49.27亿元,同比减少22.58%。

对此,长江证券(6.810, -0.02, -0.29%)在一份研报中提出,虽然华域汽车的表现略好于行业预期,但由于受到第三季度国内行业产量,以及其主要客户上汽集团(23.860, 0.01, 0.04%)产量下降的影响,对于零部件公司的波及较大,且行业自身的恢复速度仍不及预期,使众多零部件企业为此承压。

华域汽车的境况是一个缩影。记者整理逾十家零部件企业财报时发现,大多数零部件企业 “凉意不减”。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强认为,未来随着汽车行业自身的变革速度加快,拼量时代向拼质时代的转移,势必将导致部分中低端零部件企业的淘汰。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数据,目前我国共有10万家左右的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链企业,其中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为1.3万家,小、零、散的“游击队”式企业仍在我国零部件行业占据大半江山。

业绩普降

目前,除了宁德时代(69.930, 0.60, 0.87%)、宁波华翔(14.200, 0.24, 1.72%)及岱美股份(27.750, 0.03, 0.11%)少数企业以外,其余零部件企业均呈现出前三季度利润同比下滑的趋势,而幅度上少则个位数,多的更是达到近九成。

东安动力(4.670, 0.03, 0.65%)、德赛西威(26.150, 0.75, 2.95%)等零部件企业的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幅度也超过50%。

针对亏损原因,多家企业在季报中不约而同提及乘用车销量下滑及行业竞争激烈,目前的行业形势对于利润率产生负面影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本土零部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前九个月,零部件企业承压前所未有的严重,一方面受到补贴退坡等影响,整车厂的成本增高,自然会将部分成本压力转嫁至零部件企业;另一方面国家在“国六”等环保政策方面的技术要求加强,使一些不具有技术储备的零部件企业的压力也在增加。

而即便是一些外资零部件巨头,情况也不容乐观。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采埃孚、电装、大陆集团、法雷奥、奥托立夫等主流海外零部件企业的营收及净利润均呈现“双下滑”。

此外,即便是站在电动化“风口”的电池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全球三大动力电池企业之一LG化学公布的财报显示,第三季度LG化学营业利润为380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04亿元),同比下降37%,净利润为1372亿韩元,同比下滑60.4%,而该公司1~9月期间的电池销售额为5.86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55.58亿元),距离LG化学提出将在2019年全球销售1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05.85亿元)的目标还有距离。

  • 相关阅读